•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2025-09-05
    • 国办发文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到2030年总规模超7万亿元 2025-09-05
    • 外资金融机构:当前中国股市估值合理 投资者对后市普遍乐观 2025-09-05
    • 消费品零售市场展现强劲韧性 报告解读增长密码 2025-09-05
    • 第三届港澳台侨企业(四川)发展大会在蓉举办 大会期间达成70个项目合作共计339.06亿元投资四川2025年09月06日 13:38四川第三届港澳台侨企业(四川)发展大会在蓉举办 大会期间达成70个项目合作共计339.06亿元投资四川2025年09月06日 13:38四川第三届港澳台侨企业(四川)发展大会在蓉举办 大会期间达成70个项目合作共计339.06亿元 2025-09-06
    • 省经济合作局在香港举办推动在港川企国际化发展座谈会 2025-09-05
    •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一行来省经济合作局拜访交流 2025-09-04
    • 广安市委书记张彤一行到访省经济合作局 2025-09-02
    • 【投资看市州】广元:在招商引资提质等方面精准发力,奋力打造家居产业集群 2025-09-04
    • 推出优质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四川相关市(州)全力以赴拼招商引项目 2025-09-02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相关市(州)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2025-08-22
    • 举办重点活动、开展战略合作…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2025-08-19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四川馆亮相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2025-09-02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第二届金熊猫奖9月12日在蓉启幕 2025-08-26
    • 四川农博会9月4日开幕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2025-08-26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投资四川 > 投资服务 > 政策解读

携手共建新增长极
——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布之际

发布日期:2021-1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日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年多来,同一捧长江水滋养下的成渝地区牢记使命、相向而行,在西部携手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江山蜀路赊 天堑变通途

9月26日上午,总投资693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

打开中国地图,一条贯穿南北的“胡焕庸线”划出了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局面,其中交通物流是西部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之一。

规划纲要指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峡流新涨渺无涯,万里云连蜀道赊。”从五丁开山的时代起,修路就是巴蜀儿女走出盆地、联通世界的不懈追求。“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四通八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成渝地区加速成型。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川渝共建的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已开工数量达64个,累计完成投资1866.8亿元。

得益于川渝合作开展的嘉陵江航道建设,重庆果园港与四川南充港在今年5月正式通航,四川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也有了出口新通道。“相比以前先经公路运到上海,再经海运出口,新线路一年大概能节约600万元物流成本。”公司营销总监李强说。

在成渝之间,正式运营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为未来呼啸而过的成渝中线高铁预留了地下空间。重庆新机场的规划建设、成渝之间一批地市级机场规划也已提上日程。

许多过去的“断头路”焕发新生。在川东渝北毗邻之地的重庆南北大道(北延段)施工现场,打桩机器轰鸣、挖掘机铁臂飞扬。“我们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尽快建成通车。”邻水县公路养护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瑜介绍。通车后,作为川渝共同设立的首个跨省合作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主城区时间将从现在的70分钟缩短到半个小时。

“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标志,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国家大局的关键抓手。”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

联通欧亚 开放新高地

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南向、西向、东向大通道,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成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

2021年1月1日上午10时,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从成都和重庆发车,驶向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从此,成渝两地开行的中欧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号,再不分彼此。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超35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30%以上,成为行业“领头羊”。

重庆两江新区,三一集团西南地区首个工厂,机器人往来穿梭。三一集团西南公司总经理李兵说:“布局成渝地区,既能通过中欧班列向西拓展中亚、欧洲市场,又能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开发东南亚、南亚市场。”

目前,以重庆、四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06个国家(地区)的308个港口。“这将为西部对外发展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同时也利于拉动后疫情时期欧洲和东盟的经济复苏,助力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寿文认为。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2020年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万人次。2020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成都依然保持10条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不停航”。今年1至7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64.5万人次、居全国第一,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持续保持繁忙运行。

6月27日上午11时许,“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重庆新机场也确定布局在渝西地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小时通行半径内,有望覆盖4座国际机场。

2020年,川渝外贸进出口总值均创下历史新高,重庆达6513.4亿元,四川突破8000亿元大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8%和24%。

2021年前三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4%,重庆同比增长27%;川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3.3%和26.5%,“朋友圈”不断扩大。

携手高质量发展 “新动力源”初显

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年多来,川渝推动建立从省市到区县的各级对话合作机制,省际合作平台超过10个,签署各类合作协议超过230份,全面构建起携手共建双城经济圈的制度框架。

川渝大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23个现代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投资超4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川渝两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超21%和31%,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此外,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实施15个重点研发项目。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达6.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极和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龙头,完全有能力依托双城经济圈战略激活西部近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点之一。”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认为。

一年多来,行走在巴山蜀水之间,记者深深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给巴蜀儿女的强烈历史使命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西南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渝地区担起拓宽战略回旋空间的重任。

整个西部约占国土面积的71%却仅贡献了20%左右的GDP,而成渝地区作为西部最靠近“胡焕庸线”的经济龙头,理应肩负起建设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汤继强表示,通过实施规划纲要,成都和重庆有条件也有责任在西部践行共同富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从这个角度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样是建设“共同富裕圈”。 (新华社记者 惠小勇 李勇 江毅 参与记者 李力可 赵宇飞 杨迪 新华社成都10月20日电)


相关政策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携手共建新增长极
    ——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布之际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21-1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日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年多来,同一捧长江水滋养下的成渝地区牢记使命、相向而行,在西部携手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江山蜀路赊 天堑变通途

    9月26日上午,总投资693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

    打开中国地图,一条贯穿南北的“胡焕庸线”划出了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局面,其中交通物流是西部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之一。

    规划纲要指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峡流新涨渺无涯,万里云连蜀道赊。”从五丁开山的时代起,修路就是巴蜀儿女走出盆地、联通世界的不懈追求。“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四通八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成渝地区加速成型。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川渝共建的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已开工数量达64个,累计完成投资1866.8亿元。

    得益于川渝合作开展的嘉陵江航道建设,重庆果园港与四川南充港在今年5月正式通航,四川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也有了出口新通道。“相比以前先经公路运到上海,再经海运出口,新线路一年大概能节约600万元物流成本。”公司营销总监李强说。

    在成渝之间,正式运营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为未来呼啸而过的成渝中线高铁预留了地下空间。重庆新机场的规划建设、成渝之间一批地市级机场规划也已提上日程。

    许多过去的“断头路”焕发新生。在川东渝北毗邻之地的重庆南北大道(北延段)施工现场,打桩机器轰鸣、挖掘机铁臂飞扬。“我们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尽快建成通车。”邻水县公路养护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瑜介绍。通车后,作为川渝共同设立的首个跨省合作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主城区时间将从现在的70分钟缩短到半个小时。

    “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标志,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国家大局的关键抓手。”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

    联通欧亚 开放新高地

    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南向、西向、东向大通道,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成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

    2021年1月1日上午10时,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从成都和重庆发车,驶向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从此,成渝两地开行的中欧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号,再不分彼此。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超35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30%以上,成为行业“领头羊”。

    重庆两江新区,三一集团西南地区首个工厂,机器人往来穿梭。三一集团西南公司总经理李兵说:“布局成渝地区,既能通过中欧班列向西拓展中亚、欧洲市场,又能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开发东南亚、南亚市场。”

    目前,以重庆、四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06个国家(地区)的308个港口。“这将为西部对外发展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同时也利于拉动后疫情时期欧洲和东盟的经济复苏,助力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寿文认为。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2020年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万人次。2020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成都依然保持10条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不停航”。今年1至7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64.5万人次、居全国第一,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持续保持繁忙运行。

    6月27日上午11时许,“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重庆新机场也确定布局在渝西地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小时通行半径内,有望覆盖4座国际机场。

    2020年,川渝外贸进出口总值均创下历史新高,重庆达6513.4亿元,四川突破8000亿元大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8%和24%。

    2021年前三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4%,重庆同比增长27%;川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3.3%和26.5%,“朋友圈”不断扩大。

    携手高质量发展 “新动力源”初显

    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年多来,川渝推动建立从省市到区县的各级对话合作机制,省际合作平台超过10个,签署各类合作协议超过230份,全面构建起携手共建双城经济圈的制度框架。

    川渝大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23个现代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投资超4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川渝两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超21%和31%,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此外,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实施15个重点研发项目。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达6.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极和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龙头,完全有能力依托双城经济圈战略激活西部近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点之一。”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认为。

    一年多来,行走在巴山蜀水之间,记者深深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给巴蜀儿女的强烈历史使命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西南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渝地区担起拓宽战略回旋空间的重任。

    整个西部约占国土面积的71%却仅贡献了20%左右的GDP,而成渝地区作为西部最靠近“胡焕庸线”的经济龙头,理应肩负起建设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汤继强表示,通过实施规划纲要,成都和重庆有条件也有责任在西部践行共同富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从这个角度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样是建设“共同富裕圈”。 (新华社记者 惠小勇 李勇 江毅 参与记者 李力可 赵宇飞 杨迪 新华社成都10月20日电)


    相关政策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