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2025-08-26
    • A股十年巨变: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 2025-08-26
    •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5-08-26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 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部署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2025-08-25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带领企业赴凉山州美姑县、越西县考察 2025-08-19
    • 长三角知名外资企业四川行活动圆满举办 2025-08-19
    • 省政府驻沈阳办事处统筹商会力量 精准结对帮扶美姑县困难家庭 2025-08-19
    • 省政府驻厦门办事处邀请中南大学赴川考察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2025-08-19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相关市(州)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2025-08-22
    • 举办重点活动、开展战略合作…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2025-08-19
    • 举办专题活动、跟进有效招商信息…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推进 2025-08-19
    • 【投资看市州】自贡:场景招商,招来投资“回头客” 2025-08-19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第二届金熊猫奖9月12日在蓉启幕 2025-08-26
    • 四川农博会9月4日开幕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2025-08-26
    • 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链博会上 四川寻找产业发展“合伙人” 2025-07-17
    • 四川馆亮相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7-08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5-08-26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稳步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增长点不断拓展。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1到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向“新”而行 创新势能持续转化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能模拟人手灵活抓取微小物体的“灵巧手”、步履稳健且能与人流畅对话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协作的机械臂令人目不暇接。5天的会期里,来自国内外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带来的1500多件展品,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最本质的还是希望把产品做好,要提前在AI领域、技术领域,包括硬件领域、生产制造,包括全球布局。”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采访中说。


8月8日,观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观看展示的一款灵巧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日前,记者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工厂,在现场看到,智能机械臂快速精准焊接,AGV(自动导向车)穿梭往来高效运输,6种车型在同一条智能柔性化生产线上完成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吕涛介绍,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焊接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其中包括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可以实现机器人点焊百分之百自动化。“按照传焊接车间的模式,一个车间需要用工280到300人,现在基本可以实现30人就完成整个车间的所有工序之间的运作。”他说。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向“智”发展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记者走进江西蓝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看到,一台自主研发的精密拉丝机,正以每秒15米的速度“吐”出直径16微米的键合丝。公司副总经理霍建平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做的是拉伸到40微米,也就0.04毫米的一个线径。正常一轴的话大约在3万米左右,我们还会继续拉下去,拉到0.016毫米,也就是16微米。”


键合丝,被称为“芯片神经”。但在三年前,这种高端绝缘键合丝还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想主要通过我们的技术攻关,为我们国家及有关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公司总经理彭庶瑶说。


这是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神经调控产品(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为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是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神经调控产品研制销售,在可充电技术、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突破,打破了神经调控领域相关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相关产品价格。

公司总经理郝红伟介绍,大脑里植入电极之后,它有金属的材料,在扫描核磁的时候会发热,给人带来安全的隐患。“我们就从它的结构材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够植入之后在脑起搏器开机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核磁扫描。”他说。


工人在品驰医疗生产基地生产流水线上作业(2024年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目前,品驰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四个系列主流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它的发展历程也强化了整个业界的发展信心。目前,全国已有十几家脑起搏器及神经调控相关企业。郝红伟说,因为品驰医疗实现了脑起搏器的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了。“我们联合合作伙伴一起研发关键的核心部件,能够更灵活更有效地去配置产品,而且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控制了研发费用,也能更好地给临床患者服务。”他补充道。

向“上”腾飞 应用场景不断上新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首个“低空巴士”航站楼投入使用,航站楼内购票、登机、候机、接驳等功能一应俱全。

这条航线途经杭州未来新湖中心、西溪湿地、西湖、湘湖等多个地标。原本地面有40多公里的距离,如今在空中仅需飞行20多公里,飞行时间仅需8到10分钟。


杭州高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炜表示,让大家了解低空经济,是传播的窗口和途径。“我们现在正常票价是980元,早鸟票是498元。”他说。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应用场景正深度拓展。依托区位优势和商贸基础,南京“江翼达”低空飞行基地通过自主研发的“汇闪送2.0”,实现了对航行船舶的动态跟随配送,让低空外卖服务在长江之上得以实现。

美团副总裁毛一年表示,像跨海跨山这种自然场景,无人机有天然的优势,逐渐地把运营的航线和运营的品类部署起来,除了餐和饮料,还可以送药品,还可以送其他应急物资,再往相对人口密集的地方去迁移。

截至今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


无人机在安徽省合肥市岸上草原配送外卖。新华社发(叶玉庭摄)

2025年6月26日,参观者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拍摄飞行中的物流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易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中说,“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他认为,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创新应用成果加速落地,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边界,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8月17日,一列动车组列车正行驶在哈齐高铁线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原勇摄)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8-26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稳步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增长点不断拓展。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1到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向“新”而行 创新势能持续转化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能模拟人手灵活抓取微小物体的“灵巧手”、步履稳健且能与人流畅对话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协作的机械臂令人目不暇接。5天的会期里,来自国内外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带来的1500多件展品,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最本质的还是希望把产品做好,要提前在AI领域、技术领域,包括硬件领域、生产制造,包括全球布局。”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采访中说。


8月8日,观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观看展示的一款灵巧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日前,记者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工厂,在现场看到,智能机械臂快速精准焊接,AGV(自动导向车)穿梭往来高效运输,6种车型在同一条智能柔性化生产线上完成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吕涛介绍,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焊接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其中包括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可以实现机器人点焊百分之百自动化。“按照传焊接车间的模式,一个车间需要用工280到300人,现在基本可以实现30人就完成整个车间的所有工序之间的运作。”他说。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向“智”发展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记者走进江西蓝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看到,一台自主研发的精密拉丝机,正以每秒15米的速度“吐”出直径16微米的键合丝。公司副总经理霍建平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做的是拉伸到40微米,也就0.04毫米的一个线径。正常一轴的话大约在3万米左右,我们还会继续拉下去,拉到0.016毫米,也就是16微米。”


键合丝,被称为“芯片神经”。但在三年前,这种高端绝缘键合丝还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想主要通过我们的技术攻关,为我们国家及有关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公司总经理彭庶瑶说。


这是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神经调控产品(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为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是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神经调控产品研制销售,在可充电技术、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突破,打破了神经调控领域相关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相关产品价格。

公司总经理郝红伟介绍,大脑里植入电极之后,它有金属的材料,在扫描核磁的时候会发热,给人带来安全的隐患。“我们就从它的结构材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够植入之后在脑起搏器开机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核磁扫描。”他说。


工人在品驰医疗生产基地生产流水线上作业(2024年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目前,品驰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四个系列主流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它的发展历程也强化了整个业界的发展信心。目前,全国已有十几家脑起搏器及神经调控相关企业。郝红伟说,因为品驰医疗实现了脑起搏器的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了。“我们联合合作伙伴一起研发关键的核心部件,能够更灵活更有效地去配置产品,而且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控制了研发费用,也能更好地给临床患者服务。”他补充道。

向“上”腾飞 应用场景不断上新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首个“低空巴士”航站楼投入使用,航站楼内购票、登机、候机、接驳等功能一应俱全。

这条航线途经杭州未来新湖中心、西溪湿地、西湖、湘湖等多个地标。原本地面有40多公里的距离,如今在空中仅需飞行20多公里,飞行时间仅需8到10分钟。


杭州高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炜表示,让大家了解低空经济,是传播的窗口和途径。“我们现在正常票价是980元,早鸟票是498元。”他说。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应用场景正深度拓展。依托区位优势和商贸基础,南京“江翼达”低空飞行基地通过自主研发的“汇闪送2.0”,实现了对航行船舶的动态跟随配送,让低空外卖服务在长江之上得以实现。

美团副总裁毛一年表示,像跨海跨山这种自然场景,无人机有天然的优势,逐渐地把运营的航线和运营的品类部署起来,除了餐和饮料,还可以送药品,还可以送其他应急物资,再往相对人口密集的地方去迁移。

截至今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


无人机在安徽省合肥市岸上草原配送外卖。新华社发(叶玉庭摄)

2025年6月26日,参观者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拍摄飞行中的物流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易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中说,“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他认为,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创新应用成果加速落地,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边界,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8月17日,一列动车组列车正行驶在哈齐高铁线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原勇摄)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