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广州隆重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2025-11-10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蔡奇陪同考察 2025-11-10
    • 李强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5-11-06
    •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2025-11-03
    • “才聚长三角·茶韵链未崃”邛崃市“长三角”投资盖碗茶活动在上海举行 2025-11-13
    • 川商渝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新疆举办 2025-11-13
    • 面向“十五五”,全国“智囊团”来建言献策川渝携手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 2025-11-13
    •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开幕 万钢出席并致辞 王晓晖辛国斌致辞 施小琳主持 2025-11-13
    • 巴中发布油气化工产业发展机会清单总投资规模约131.5亿元 2025-11-13
    • 创新招商模式、精准绘制产业地图…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劲头足 2025-11-10
    • 蜀里园区第五站 | 探访内江高新区 2025-10-31
    • 【投资看市州】眉山:精准服务招商引资打造“强磁场” 2025-10-30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第四届链博会四川推介会举行一批川企现场集中签约 2025-11-13
    • 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于11月3日在成都开幕 2025-10-30
    • 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在四川启动 2025-09-24
    • 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在德阳举办,探索全产业链创新方向 2025-09-11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要闻动态 > 经合要闻

面向“十五五”,全国“智囊团”来建言献策
川渝携手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

发布时间:2025-11-13

2020—2024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

●占全国的比重为6.5%

●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3%

●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11月11日,在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十五五’川渝携手着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主题建言献策。

看发展新特征:现代化水平持续进步,内部有新增长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推进5年多。不久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显示,2020—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3%,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现代化水平整体持续进步但增速放缓。”论坛现场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报告(2019—2023)》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区域发展水平取得实质性进步,但增速逐步放缓,尤其2022年后趋于平缓,其发展模式正从政策与投资驱动的高速扩张阶段转向结构优化与内生动力培育的深水区。

在空间格局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格局呈现稳定的“纺锤形”结构,领先型区域从双核(重庆中心城区、成都)向多元突破演进,绵阳成为新增长极。同时,追赶型区域规模可观,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腹地,但区域间绝对差距拉大,凸显了协同发展的结构性挑战。

与其他城市群现代化水平对比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陷入“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格局。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增长动能面临挑战,亟须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推动发展模式由“规模增长”向“质量跃升”转型。

谈对策发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是关键

  新的增长动能从何而来?创新,是论坛上参会嘉宾谈论最多的高频词。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之一。

“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创新驱动。”此前在成都、重庆工作过的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互补性强,在国内外均有一席之地,但学科发展不均衡。科技方面应用研究比较传统,现代性不够,大型基础科学设施和尖端科学仪器不多。

“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关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劲分析了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地位、发展现状和独特优势。他提出,在科技创新中心能力建设上,川渝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强“国家队”实验室,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力量协同,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贯通产业链创新链,搭建转化“桥梁”,培育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驱动能力;促进要素高效循环,深化内外开放联动,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提升体制机制活力。

“增长极关键在产业,动力源关键在科技。”在“高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圆桌论坛上,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邱冬阳表示,要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做强基础研究,做好应用研究,针对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的科技转化问题,可大力培养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人是最大变量,投资于人,见效慢但可持续。”张宗益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区,人口规模达985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可通过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郑万军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较优势在于兼具富集的生态资源和厚实的产业基础,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规模庞大,加快绿色转型实现产业生态化是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必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构建和完善独具区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表示,西部地区通过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要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群与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面向“十五五”,全国“智囊团”来建言献策
川渝携手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3

2020—2024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

●占全国的比重为6.5%

●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3%

●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11月11日,在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十五五’川渝携手着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主题建言献策。

看发展新特征:现代化水平持续进步,内部有新增长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推进5年多。不久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显示,2020—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3%,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现代化水平整体持续进步但增速放缓。”论坛现场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报告(2019—2023)》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区域发展水平取得实质性进步,但增速逐步放缓,尤其2022年后趋于平缓,其发展模式正从政策与投资驱动的高速扩张阶段转向结构优化与内生动力培育的深水区。

在空间格局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格局呈现稳定的“纺锤形”结构,领先型区域从双核(重庆中心城区、成都)向多元突破演进,绵阳成为新增长极。同时,追赶型区域规模可观,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腹地,但区域间绝对差距拉大,凸显了协同发展的结构性挑战。

与其他城市群现代化水平对比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陷入“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格局。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增长动能面临挑战,亟须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推动发展模式由“规模增长”向“质量跃升”转型。

谈对策发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是关键

  新的增长动能从何而来?创新,是论坛上参会嘉宾谈论最多的高频词。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之一。

“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创新驱动。”此前在成都、重庆工作过的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互补性强,在国内外均有一席之地,但学科发展不均衡。科技方面应用研究比较传统,现代性不够,大型基础科学设施和尖端科学仪器不多。

“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关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劲分析了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地位、发展现状和独特优势。他提出,在科技创新中心能力建设上,川渝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强“国家队”实验室,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力量协同,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贯通产业链创新链,搭建转化“桥梁”,培育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驱动能力;促进要素高效循环,深化内外开放联动,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提升体制机制活力。

“增长极关键在产业,动力源关键在科技。”在“高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圆桌论坛上,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邱冬阳表示,要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做强基础研究,做好应用研究,针对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的科技转化问题,可大力培养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人是最大变量,投资于人,见效慢但可持续。”张宗益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区,人口规模达985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可通过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郑万军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较优势在于兼具富集的生态资源和厚实的产业基础,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规模庞大,加快绿色转型实现产业生态化是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必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构建和完善独具区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表示,西部地区通过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要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群与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