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三大指数均有回升 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透视8月份PMI数据 2025-09-02
    • 有效畅通“大循环”,建设统一大市场 2025-09-02
    • 消费贷贴息“红包”上线 银行将自动操作直接扣减 2025-09-02
    • 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 2025-09-02
    • 广安市委书记张彤一行到访省经济合作局 2025-09-02
    • 省政府驻重庆办事处传达学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精神 2025-09-02
    • 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积极协调组织马边县企业参加第33届广州博览会 2025-09-02
    • 四川馆亮相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2025-09-02
    • 推出优质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四川相关市(州)全力以赴拼招商引项目 2025-09-02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相关市(州)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2025-08-22
    • 举办重点活动、开展战略合作…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2025-08-19
    • 举办专题活动、跟进有效招商信息…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推进 2025-08-19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四川馆亮相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2025-09-02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第二届金熊猫奖9月12日在蓉启幕 2025-08-26
    • 四川农博会9月4日开幕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2025-08-26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发布时间:2025-08-25

昨天(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如何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

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是重要着力点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进步成就显著,已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康复训练等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产品体系。

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我国已形成15大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更是格外抢眼,出现在乒乓球、柔道、举重、摔跤、自行车等多个奥运项目赛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3万家,年产值规模超万亿,2023年为1.47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46家,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专家建议,要高质量发展体育器械制造业,特别是竞技类高端体育器械,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特征、不同使用场景对体育器械产品的需求,包括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偏好等,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充分挖掘运动场景与体育器械的创新潜力,赋予体育器械“智慧大脑”,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响应灵活等优势,有利于推动体育器械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近年来,多地城市足球、篮球联赛火热出圈,赛事流量带来经济增量。会议指出,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专家解读,赛事经济能有效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健身休闲等业态,带动文旅、住宿、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更好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显著拓宽了跑步类鞋服的市场规模,在跑步领域的“国货潮品”销量均在赛事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而自行车、桨板、皮划艇等国产装备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当进一步发挥水上赛事、路跑赛事、自行车赛事消费引领作用。鼓励体育品牌在赛事中首发新产品、新科技。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各区域体育产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5万亿,占全国比重超过40%,在体育资源交易、体育人才流动等方面深入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营造优质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在后冬奥时期有效利用资源和场馆优势,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办赛契机,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助力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表示,以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赛事,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赛事结构体系,将是赛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8-25

昨天(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如何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

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是重要着力点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进步成就显著,已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康复训练等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产品体系。

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我国已形成15大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更是格外抢眼,出现在乒乓球、柔道、举重、摔跤、自行车等多个奥运项目赛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3万家,年产值规模超万亿,2023年为1.47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46家,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专家建议,要高质量发展体育器械制造业,特别是竞技类高端体育器械,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特征、不同使用场景对体育器械产品的需求,包括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偏好等,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充分挖掘运动场景与体育器械的创新潜力,赋予体育器械“智慧大脑”,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响应灵活等优势,有利于推动体育器械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近年来,多地城市足球、篮球联赛火热出圈,赛事流量带来经济增量。会议指出,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专家解读,赛事经济能有效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健身休闲等业态,带动文旅、住宿、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更好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显著拓宽了跑步类鞋服的市场规模,在跑步领域的“国货潮品”销量均在赛事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而自行车、桨板、皮划艇等国产装备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当进一步发挥水上赛事、路跑赛事、自行车赛事消费引领作用。鼓励体育品牌在赛事中首发新产品、新科技。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各区域体育产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5万亿,占全国比重超过40%,在体育资源交易、体育人才流动等方面深入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营造优质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在后冬奥时期有效利用资源和场馆优势,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办赛契机,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助力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表示,以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赛事,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赛事结构体系,将是赛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