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7万亿”将撬动什么?——业内关注体育产业“新部署” 2025-09-12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向纵深 2025-09-12
    • 经济随笔丨谋划“十五五”要看清哪些“变”? 2025-09-12
    • 擎开放之旗 领服贸之先——从服贸会之变看中国服务业开放新标杆 2025-09-11
    • 珠三角知名企业组团赴甘孜州投资考察 2025-09-11
    • 深化川渝产业协作 共筑内陆开放高地省政府驻重庆办事处赴千信集团考察交流 2025-09-11
    • 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在德阳举办,探索全产业链创新方向 2025-09-11
    • 航空航天新赛道 智能制造新动能——四川馆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9-11
    • 推动项目签约落地、邀请企业来川考察…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加速推动招商引资 2025-09-12
    • 【投资看市州】向“新”而行,眉山工业提速换挡动能拉满 2025-09-12
    • 广安市培优招商干部 建强招商队伍 2025-09-11
    • 发布应用场景清单、举办多场对接会……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持续发力 2025-09-09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在德阳举办,探索全产业链创新方向 2025-09-11
    • 航空航天新赛道 智能制造新动能——四川馆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9-11
    • 四川馆亮相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2025-09-02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适应新趋势 聚焦“高质量”——各部委解读《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10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林德韧、许仕豪)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2021至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新华社发(刘健 摄)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意见》提出6项20条重点举措,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特点聚焦“高质量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意见》是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作出的新部署,为下一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总体发展目标清晰,二是下决心做强体育消费市场,三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李静说,《意见》从供需两头发力,深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亮点很多。从供给端看,一是关注体育赛事,既要“好看”,又要“好办”。“好看”就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提高体育赛事质量,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好办”就是从办赛角度出发,让办赛主体少跑路、快办事、多获益,提高赛事举办质效。二是聚焦培育经营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创新能力。鼓励用好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6月25日,在位于慈溪市的浙江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在加工出口的皮划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需求端看,一是促进运动项目普及推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校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公益性赛事为重点,推动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二是提出惠民举措。鼓励工会使用会员会费支持职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或观看赛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等,让人民群众更有意愿参与体育消费。

激发赛事经济、体育消费活力

近年来,“苏超”“村超”等赛事如火如荼,赛事经济成为热点话题。《意见》提出,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体育总局将从加强政策研制、促进赛事活动举办、提升群众观赛体验、促进赛事融合发展、守好赛事活动安全管理红线等方面持续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8月17日,球迷在观看比赛。当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中,南京队对阵盐城队。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杨雪鸫介绍,体育总局将加快编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对赛事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动职业联赛和自主IP赛事的建设与培育,持续举办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并统筹和指导各地引入国际赛事;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此外,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可售(发)票数量,优化实施体育赛事实名制等管理措施,提升群众观赛体验。

谈到体育消费,杨雪鸫说,近年来体育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下一步工作将聚焦“增长优质供给,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落实优惠政策,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在打造高质量赛事、加强场地供给、降低运动成本上持续发力。

户外运动产业增长强劲

今年年初,《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7月9日,游客在教练的陪同下体验低空滑翔飞行。滑翔伞这一低空旅游项目成为了贵州省六盘水市众多游客的新选择。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表示,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推动将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

在资金支持方面,陈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锚定“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同时统筹好中央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户外运动事业中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陈俊表示,下一步工作将更好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研究完善群众运动空间扩容的政策举措,切实提升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消费需要。

推进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会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8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中,南京队对阵盐城队。南京市在部分商场、街区等地设置观赛“第二现场”,使用大屏幕同步直播赛事,同时设有游戏互动区、烟火市集区,让球迷们度过欢乐时光。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一是“办活动”,搭建系列促消费平台。指导地方持续举办各类跨界融合活动,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二是“强创新”,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三是“优环境”,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展城市商业提质工程,将商旅文体健资源要素串点成线,培育“体育+”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

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及各类专业体育展会已成为衔接体育产业供需、促进资源对接的关键纽带。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着力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在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鲜明特色基础上,发挥展会体育板块功能。此外,着力支持办好一批市场化、专业性展会,鼓励展会举办方根据市场需求,规范举办体育类专业展会,为我国体育企业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新技术与体育器械融合加速

目前,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有8家,累计培育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也不断壮大。


7月16日,在吉林化纤集团复材体育休闲装备产业园,工人组装碳纤维自行车车架。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纵深推进,体育消费持续攀升,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体育器械融合加速,不断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年轻群体参与热情高涨,体育器械发展未来可期。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适应新趋势 聚焦“高质量”——各部委解读《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9-10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林德韧、许仕豪)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2021至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新华社发(刘健 摄)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意见》提出6项20条重点举措,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特点聚焦“高质量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意见》是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作出的新部署,为下一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总体发展目标清晰,二是下决心做强体育消费市场,三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李静说,《意见》从供需两头发力,深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亮点很多。从供给端看,一是关注体育赛事,既要“好看”,又要“好办”。“好看”就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提高体育赛事质量,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好办”就是从办赛角度出发,让办赛主体少跑路、快办事、多获益,提高赛事举办质效。二是聚焦培育经营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创新能力。鼓励用好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6月25日,在位于慈溪市的浙江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在加工出口的皮划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需求端看,一是促进运动项目普及推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校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公益性赛事为重点,推动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二是提出惠民举措。鼓励工会使用会员会费支持职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或观看赛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等,让人民群众更有意愿参与体育消费。

激发赛事经济、体育消费活力

近年来,“苏超”“村超”等赛事如火如荼,赛事经济成为热点话题。《意见》提出,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体育总局将从加强政策研制、促进赛事活动举办、提升群众观赛体验、促进赛事融合发展、守好赛事活动安全管理红线等方面持续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8月17日,球迷在观看比赛。当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中,南京队对阵盐城队。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杨雪鸫介绍,体育总局将加快编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对赛事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动职业联赛和自主IP赛事的建设与培育,持续举办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并统筹和指导各地引入国际赛事;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此外,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可售(发)票数量,优化实施体育赛事实名制等管理措施,提升群众观赛体验。

谈到体育消费,杨雪鸫说,近年来体育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下一步工作将聚焦“增长优质供给,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落实优惠政策,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在打造高质量赛事、加强场地供给、降低运动成本上持续发力。

户外运动产业增长强劲

今年年初,《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7月9日,游客在教练的陪同下体验低空滑翔飞行。滑翔伞这一低空旅游项目成为了贵州省六盘水市众多游客的新选择。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表示,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推动将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

在资金支持方面,陈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锚定“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同时统筹好中央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户外运动事业中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陈俊表示,下一步工作将更好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研究完善群众运动空间扩容的政策举措,切实提升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消费需要。

推进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会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8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中,南京队对阵盐城队。南京市在部分商场、街区等地设置观赛“第二现场”,使用大屏幕同步直播赛事,同时设有游戏互动区、烟火市集区,让球迷们度过欢乐时光。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一是“办活动”,搭建系列促消费平台。指导地方持续举办各类跨界融合活动,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二是“强创新”,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三是“优环境”,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展城市商业提质工程,将商旅文体健资源要素串点成线,培育“体育+”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

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及各类专业体育展会已成为衔接体育产业供需、促进资源对接的关键纽带。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着力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在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鲜明特色基础上,发挥展会体育板块功能。此外,着力支持办好一批市场化、专业性展会,鼓励展会举办方根据市场需求,规范举办体育类专业展会,为我国体育企业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新技术与体育器械融合加速

目前,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有8家,累计培育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也不断壮大。


7月16日,在吉林化纤集团复材体育休闲装备产业园,工人组装碳纤维自行车车架。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纵深推进,体育消费持续攀升,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体育器械融合加速,不断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年轻群体参与热情高涨,体育器械发展未来可期。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