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2025-08-26
    • A股十年巨变: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 2025-08-26
    •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5-08-26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 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部署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2025-08-25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举行成果发布会《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六个新的重大成就 2025-08-27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拜会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 2025-08-27
    • 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考察广州淮文集团推动甘孜优质产品开拓华南市场 2025-08-27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相关市(州)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2025-08-22
    • 举办重点活动、开展战略合作…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2025-08-19
    • 举办专题活动、跟进有效招商信息…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推进 2025-08-19
    • 【投资看市州】自贡:场景招商,招来投资“回头客” 2025-08-19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第二届金熊猫奖9月12日在蓉启幕 2025-08-26
    • 四川农博会9月4日开幕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2025-08-26
    • 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链博会上 四川寻找产业发展“合伙人” 2025-07-17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专题专栏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观察

发布时间:2025-08-26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西部双子星相向而行,“四手联弹”奏响新时代的双城乐章。

2020年初,党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再落一子——在西部“领头羊”四川和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解读,此举将加快形成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引擎: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大湾区,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

奔赴“第四极”,川渝大地迎来“量身定制”的历史性机遇。

5年来,两省市情系一家亲、共谋一盘棋、着力一体化,10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把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各项部署一一落地。

从夯基垒台到重点突破,从全面提速到整体成势,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4个产业集群规模达万亿元,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电子信息制造业跻身全球前十,汇聚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

300个共建项目总投资3.6万亿元,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渝昆高铁川滇段等加速推进;

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获行政主体资格,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探索多项“全国第一”,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居全国第一位;

25个川渝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93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6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全方位合作共赢,新时代的西部“双城记”越唱越响。

“破壁”的双城

打造“1小时交通圈”,畅通经济循环

什么是双城经济圈?一个直观视角是看人员流动。

如今成渝间每天开行动车组超100对,成为超13万人次往返两地的首选。如果算上高速公路通道,每天往来川渝的人员在100万人次以上。

要素流动起来,才能激荡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20年底,经过提质改造,成渝城际铁路时速提至350公里,成渝之间最快62分钟可达。未来会更快。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实现以时速400公里运营,届时成渝之间可以50分钟通达。

打造“1小时交通圈”。2023年底,四川首条新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自宜高铁通车,日均运送旅客超5万人次;2024年9月,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宜宾至重庆最快49分钟抵达。另外两条高铁“主动脉”,成达万高铁已贯通129座隧道,隧道工程完成83%;西渝高铁康渝段已贯通28座隧道,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山水相依的川渝两地,基础设施网络越织越密。截至2024年底,两省市铁路运营里程超97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速公路、铁路等省际大通道累计达26条。

位于川渝接壤处的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共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域省级新区,近年来探索“锁定存量、分享增量”的财税利益分享模式和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模式,形成100余项打破区域壁垒的改革成果;按照“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则,已统一 80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让企业得到明显实惠。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已入驻企业210家,较成立之初翻了近一番,成功签约重大项目58个、协议引资206.6亿元。

从面积266平方公里的川渝高竹新区,到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再到更广袤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热土,川渝两省市不断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倒经济发展中“无形的墙”,畅通经济循环的“大通道”和“毛细血管”,建设统一大市场。

“走在前”的故事不断在川渝上新: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首创跨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模式,动力锂电池运输拿下全国首张“火车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区域协作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共同构建并迭代“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纳税人跨省域迁移“一键直达”……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万亿元,5年迈上两个万亿元级台阶,占全国比重由6.3%提高到6.5%,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硬核”的双城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8月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上,“天府大屋檐”用流动的光影画卷惊艳世界。这块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可视距离达6公里,由新型显示行业龙头企业京东方打造。在川扎根近20年,京东方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特别是第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创下四川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纪录。

近年来,京东方、天马、辰显光电等集聚发展,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为“成都造”;今年前7个月,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868.5亿元,出口值保持全国第一位。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5个大类、21个中类在这里实现全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每年产出全球2/3的iPad、1/3的笔记本电脑和超1亿台智能手机。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至此,川渝两省市已有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随着两省市联合出台的6个产业协同方案落地,117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项目投产投用,川渝工业“硬脊梁”更加挺拔:建成全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出全国1/10的汽车,全域配套率超80%;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完整度高,技术先进;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5;大型水电站常见“四川造”清洁能源装备的身影……

2月,两省市公示拟新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名单,高端装备铸锻件极限制造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等8个重点实验室入选,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任务。两省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方面,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累计建成3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方面,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等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方面,两省市共汇聚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25.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9%,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繁华的双城

构筑开放高地,提升川渝“西引力”

3月至4月,美国知名博主“甲亢哥”中国行,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掀起新的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他去的8座城市中,就有成都和重庆。

随着我国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等政策,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00万人次,同比增加11.2%;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11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5%。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底,四川高规格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对全方位推进开放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16天从川渝到欧洲,新时代的“钢铁驼队”在时间和物流成本方面尽显优势。截至2024年底,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居全国第一位。50余条运营线路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运输商品从电子产品到汽车整车、光伏设备、医疗器械等上万种品类——“钢铁驼队”的车厢里藏着川渝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另一条“巨龙”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个港口。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25.18万标箱、同比增长41%,货值达467亿元、同比增长67%。东南亚国家的榴莲、大米、山竹、椰子、冻虾等产品,沿着这条通道来到川渝。

5月,第二十届西博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境外62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7个省(区、市)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四川签下352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3169亿元。

经济发展,人口集聚。5年来,重庆、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累计增加117万人,达54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达74.5%。

宜业宜居,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吸引投资者创业者扎根、游客深度体验的重要特质。

川渝两省市共建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超1300万亩,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多年保持为Ⅱ类,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5个,宜居品质更高。

此外,两省市还联合实施3批次便捷生活行动,就业、社保等领域32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实现同标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实现“零跑路”或就近一次办,职工医保缴费年限和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果实现互认,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和跨区域异地缴存使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6月,巴蜀非遗品牌大会举行,会上发布《巴蜀非遗品牌机会清单》。川渝两地文脉相通、人文相亲,联合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

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新时代绽放绚烂之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开启携手并进的新五年,西部“双城记”风好正是扬帆时。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观察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6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西部双子星相向而行,“四手联弹”奏响新时代的双城乐章。

2020年初,党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再落一子——在西部“领头羊”四川和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解读,此举将加快形成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引擎: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大湾区,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

奔赴“第四极”,川渝大地迎来“量身定制”的历史性机遇。

5年来,两省市情系一家亲、共谋一盘棋、着力一体化,10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把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各项部署一一落地。

从夯基垒台到重点突破,从全面提速到整体成势,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4个产业集群规模达万亿元,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电子信息制造业跻身全球前十,汇聚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

300个共建项目总投资3.6万亿元,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渝昆高铁川滇段等加速推进;

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获行政主体资格,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探索多项“全国第一”,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居全国第一位;

25个川渝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93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6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全方位合作共赢,新时代的西部“双城记”越唱越响。

“破壁”的双城

打造“1小时交通圈”,畅通经济循环

什么是双城经济圈?一个直观视角是看人员流动。

如今成渝间每天开行动车组超100对,成为超13万人次往返两地的首选。如果算上高速公路通道,每天往来川渝的人员在100万人次以上。

要素流动起来,才能激荡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20年底,经过提质改造,成渝城际铁路时速提至350公里,成渝之间最快62分钟可达。未来会更快。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实现以时速400公里运营,届时成渝之间可以50分钟通达。

打造“1小时交通圈”。2023年底,四川首条新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自宜高铁通车,日均运送旅客超5万人次;2024年9月,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宜宾至重庆最快49分钟抵达。另外两条高铁“主动脉”,成达万高铁已贯通129座隧道,隧道工程完成83%;西渝高铁康渝段已贯通28座隧道,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山水相依的川渝两地,基础设施网络越织越密。截至2024年底,两省市铁路运营里程超97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速公路、铁路等省际大通道累计达26条。

位于川渝接壤处的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共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域省级新区,近年来探索“锁定存量、分享增量”的财税利益分享模式和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模式,形成100余项打破区域壁垒的改革成果;按照“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则,已统一 80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让企业得到明显实惠。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已入驻企业210家,较成立之初翻了近一番,成功签约重大项目58个、协议引资206.6亿元。

从面积266平方公里的川渝高竹新区,到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再到更广袤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热土,川渝两省市不断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倒经济发展中“无形的墙”,畅通经济循环的“大通道”和“毛细血管”,建设统一大市场。

“走在前”的故事不断在川渝上新: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首创跨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模式,动力锂电池运输拿下全国首张“火车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区域协作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共同构建并迭代“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纳税人跨省域迁移“一键直达”……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万亿元,5年迈上两个万亿元级台阶,占全国比重由6.3%提高到6.5%,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硬核”的双城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8月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上,“天府大屋檐”用流动的光影画卷惊艳世界。这块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可视距离达6公里,由新型显示行业龙头企业京东方打造。在川扎根近20年,京东方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特别是第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创下四川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纪录。

近年来,京东方、天马、辰显光电等集聚发展,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为“成都造”;今年前7个月,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868.5亿元,出口值保持全国第一位。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5个大类、21个中类在这里实现全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每年产出全球2/3的iPad、1/3的笔记本电脑和超1亿台智能手机。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至此,川渝两省市已有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随着两省市联合出台的6个产业协同方案落地,117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项目投产投用,川渝工业“硬脊梁”更加挺拔:建成全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出全国1/10的汽车,全域配套率超80%;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完整度高,技术先进;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5;大型水电站常见“四川造”清洁能源装备的身影……

2月,两省市公示拟新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名单,高端装备铸锻件极限制造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等8个重点实验室入选,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任务。两省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方面,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累计建成3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方面,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等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方面,两省市共汇聚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25.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9%,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繁华的双城

构筑开放高地,提升川渝“西引力”

3月至4月,美国知名博主“甲亢哥”中国行,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掀起新的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他去的8座城市中,就有成都和重庆。

随着我国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等政策,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00万人次,同比增加11.2%;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11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5%。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底,四川高规格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对全方位推进开放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16天从川渝到欧洲,新时代的“钢铁驼队”在时间和物流成本方面尽显优势。截至2024年底,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居全国第一位。50余条运营线路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运输商品从电子产品到汽车整车、光伏设备、医疗器械等上万种品类——“钢铁驼队”的车厢里藏着川渝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另一条“巨龙”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个港口。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25.18万标箱、同比增长41%,货值达467亿元、同比增长67%。东南亚国家的榴莲、大米、山竹、椰子、冻虾等产品,沿着这条通道来到川渝。

5月,第二十届西博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境外62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7个省(区、市)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四川签下352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3169亿元。

经济发展,人口集聚。5年来,重庆、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累计增加117万人,达54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达74.5%。

宜业宜居,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吸引投资者创业者扎根、游客深度体验的重要特质。

川渝两省市共建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超1300万亩,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多年保持为Ⅱ类,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5个,宜居品质更高。

此外,两省市还联合实施3批次便捷生活行动,就业、社保等领域32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实现同标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实现“零跑路”或就近一次办,职工医保缴费年限和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果实现互认,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和跨区域异地缴存使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6月,巴蜀非遗品牌大会举行,会上发布《巴蜀非遗品牌机会清单》。川渝两地文脉相通、人文相亲,联合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

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新时代绽放绚烂之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开启携手并进的新五年,西部“双城记”风好正是扬帆时。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