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2025-08-26
    • A股十年巨变: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 2025-08-26
    •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5-08-26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 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部署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2025-08-25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举行成果发布会《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六个新的重大成就 2025-08-27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拜会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 2025-08-27
    • 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考察广州淮文集团推动甘孜优质产品开拓华南市场 2025-08-27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相关市(州)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2025-08-22
    • 举办重点活动、开展战略合作…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2025-08-19
    • 举办专题活动、跟进有效招商信息…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推进 2025-08-19
    • 【投资看市州】自贡:场景招商,招来投资“回头客” 2025-08-19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四川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2025-08-28
    • 第二届金熊猫奖9月12日在蓉启幕 2025-08-26
    • 四川农博会9月4日开幕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2025-08-26
    • 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链博会上 四川寻找产业发展“合伙人” 2025-07-17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专题专栏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同下“一盘棋” 创新高地加速长成
川渝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5-06-28

创新之火,点燃巴蜀。

突破技术壁垒——6月19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携手重庆华能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能源领域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完成验证试验,标志着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共建创新生态——6月12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中国(绵阳)科技城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高地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生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近两年来,川渝两地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理念,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添动能

加速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

成都兴隆湖畔,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夏天戴上这顶‘帽子’,可让头部温度比帽子表面温度至少低10摄氏度。”近日,位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王印庚指着头上的防晒帽介绍,这款产品应用辐射制冷技术,可为防暑降温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同一片区域,成都科创生态岛上,机器人给咖啡拉花、无人机进行外卖配送、无人驾驶船徜徉在鹿溪河上……科幻场景照进现实。

未来“触手可及”,离不开高能级平台建设。近年来,川渝以西部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地,协同推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打造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策源力。

全力打造“排头兵”——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陆续在两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第二批蓄势待发,重庆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速。

大力打造“集团军”——11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川渝首个省(市)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已实现市场化运行。两地还推动川渝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市)重点实验室提档升级。

蓄势能

推动更多成果走向“应用场”

重庆市印发的《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四川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面向全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

从松绑“粗绳子”到解开“细绳子”,两地持续探索。今年以来,修订《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制定《四川省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川渝两地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通过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试用后付费等举措,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力。

机制松绑,激荡源头活水,系统集成,则让科技成果转化突飞猛进。

为打通区域合作堵点,川渝两地聚焦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联合布局257项科技合作项目,研制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器件等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

为缓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痛点,两地着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共建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等平台,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转化。

为破解产业链上的卡点,两地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破冰,力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技术群体性突破,为产业发展闯出新路。

增活力

培育壮大科技企业

川渝两地把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到2027年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三强计划”,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去年,川渝两地共同汇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两地还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两地优势科研力量,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如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组建钒钛创新联合体,取得高品质超软海绵钛制备、多组元杂质元素协同控制、规模化稳定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

放眼更大范围,川渝两地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启动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等,优化创新环境,拓展交流渠道,打造创新生态,将进一步提升川渝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记者 高杲)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同下“一盘棋” 创新高地加速长成
川渝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6-28

创新之火,点燃巴蜀。

突破技术壁垒——6月19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携手重庆华能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能源领域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完成验证试验,标志着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共建创新生态——6月12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中国(绵阳)科技城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高地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生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近两年来,川渝两地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理念,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添动能

加速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

成都兴隆湖畔,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夏天戴上这顶‘帽子’,可让头部温度比帽子表面温度至少低10摄氏度。”近日,位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王印庚指着头上的防晒帽介绍,这款产品应用辐射制冷技术,可为防暑降温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同一片区域,成都科创生态岛上,机器人给咖啡拉花、无人机进行外卖配送、无人驾驶船徜徉在鹿溪河上……科幻场景照进现实。

未来“触手可及”,离不开高能级平台建设。近年来,川渝以西部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地,协同推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打造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策源力。

全力打造“排头兵”——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陆续在两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第二批蓄势待发,重庆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速。

大力打造“集团军”——11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川渝首个省(市)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已实现市场化运行。两地还推动川渝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市)重点实验室提档升级。

蓄势能

推动更多成果走向“应用场”

重庆市印发的《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四川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面向全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

从松绑“粗绳子”到解开“细绳子”,两地持续探索。今年以来,修订《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制定《四川省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川渝两地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通过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试用后付费等举措,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力。

机制松绑,激荡源头活水,系统集成,则让科技成果转化突飞猛进。

为打通区域合作堵点,川渝两地聚焦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联合布局257项科技合作项目,研制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器件等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

为缓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痛点,两地着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共建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等平台,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转化。

为破解产业链上的卡点,两地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破冰,力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技术群体性突破,为产业发展闯出新路。

增活力

培育壮大科技企业

川渝两地把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到2027年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三强计划”,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去年,川渝两地共同汇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两地还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两地优势科研力量,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如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组建钒钛创新联合体,取得高品质超软海绵钛制备、多组元杂质元素协同控制、规模化稳定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

放眼更大范围,川渝两地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启动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等,优化创新环境,拓展交流渠道,打造创新生态,将进一步提升川渝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记者 高杲)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