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地方密集开列“清单”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 2025-05-23
    • 以国内大循环更好牵引国际循环 2025-05-23
    • 多项经济数据亮眼 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2025-05-23
    • 多部门协同发力 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 2025-05-21
    • 共享发展机遇 西博会产业投资硕果累累 2025-05-23
    • 西博会那些事 | 攀枝花、宜宾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5-05-23
    • 开放的“西博”,合作的“西投” 2025-05-21
    • 西博会那些事 | 广安产业“双轮驱动”,项目签约与建设齐头并进 2025-05-21
    • 【投资看市州】内江携手国星宇航逐梦星辰大海 2025-05-16
    • 成都东部新区集中签约18个产业项目 2025-05-09
    • 【投资看市州】内江钒钛产业“变形记” 2025-05-07
    • 展示川渝魅力,推动经贸合作“东京川渝会客厅”亮相大阪世博会 2025-04-30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项目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四川15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第三十四届哈洽会 2025-05-21
    • 第二十届西博会5月25日开幕首次设置双主宾国、双主宾省 2025-05-14
    • 来四川“五区共兴”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一起解锁发展“新密码” 2025-05-08
    • 四川将再次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机会清单将发布 2025-04-30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政民互动
      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专题专栏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唱好成渝“双城记”

发布时间:2024-02-23

春节假期刚过,重庆和四川分别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重庆的,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则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

方向不同,目标一致,两省市都以自家优势,补链强链促发展,高位推进川渝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1986.67亿元,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助力成渝地区进一步建强“产业集群”、深化“协同创新”、做优双城“生活圈”。

优势互补 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月11日,正月初二一大早,位于雅安的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100余条生产线马力全开。

“今年春节我们没停工,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生产底盘悬架。”该公司总经理黄朝永说,“480台底盘悬架一下线,连夜装车,第二天便可送达重庆。”

2月15日,在重庆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数千名员工已经到岗,配合着伸缩旋转的机械臂和高速运转的激光焊接机器……30秒,一台新能源汽车就能下线。

“目前,长安汽车主流车型搭载了四川50家供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带动川渝683家合作伙伴发展、12万人就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一辆“重庆造”的汽车,身上离不开四川的配套产品。

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是川渝两省市汽车产业高效协作的写照。2023年,川渝两地合计生产汽车329.3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9%。

成渝“双圈”建设至今,两省市一直把促进产业共建共兴摆在重要位置。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中,现代产业类项目有114个,数量占比达38%,聚焦川渝协同共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重庆的整车发展优势明显,四川则在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和绿电供应等能源和智能网联软件开发方面优势明显。”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加快构建绿色的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在产生“1+1>2”的效果。

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与四川时代共同投资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宜宾已建成投产。今年,将加大与四川企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产业链、软件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

纵深改革 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

过去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首批18条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推广。

其中,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两地共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试验田”,率先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尽享改革带来的“便利”“红利”。

“2023年,我将公司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这里,在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下,累计获得税费优惠近200万元。”川渝高竹新区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说。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在新区内有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来自重庆渝北、四川广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合署办公,合力破解政策性难题和机制性壁垒。逐步统一川渝两地801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加速推进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为吸引企业投资“筑巢”,川渝高竹新区率先统一川渝两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口径,以“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为标准,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适用两地更优的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

“政策从优,成本就低。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优惠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不言而喻。”殷光华说,“今年,我要将这些优惠都用于公司扩大再生产。”

除此之外,川渝高竹新区还探索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

川渝高竹新区的先行先试为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打了样”——得益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数据信息跨区共享,位于四川隆昌的永星蘑菇卖到了重庆荣昌、四川泸州等周边城市,而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则帮助当地15家锂电企业成功办理了增值税留抵退税……

在今年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成了关键词:四川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落实万达开地区(重庆万州区、四川达州市、重庆开州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庆则将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等改革,纵深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作,持续优化成渝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格局。

共融共通 “双城”生活享“同城”便利

春节假期刚结束,家住重庆、在四川成都开服装店的钟晓路“重启”了她的“双城生活”。对她而言,成渝间高铁动车公交化运营,两地通勤时间不断缩短,让她工作生活如同在一个城市般便捷。

近年来,川渝间18条高速公路大通道、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高铁项目加快施工,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越织越密。

2023年,成渝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102对,日均发送旅客13.7万人次。两地之间,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客运通道迎来送往。

畅通“大动脉”,远不止于此。

春节前夕,重庆铜梁区至四川资中县高速公路项目磨盘湾隧道,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抓紧施工。

60公里外,位于重庆大足区宝顶镇的成渝中线高铁刘三寨隧道建设现场也是一派繁忙。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成渝中线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重庆与成都将实现50分钟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川渝两地越来越“近”;而“川渝通办”的便捷,则让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快”。

“实在太快了!养老保险关系不到半小时便转移成功。” 重庆市民高女士感叹。春节前,她用手机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把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回了重庆大足。

这样的“实在太快了”不仅是在重庆。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社保服务大厅,办理社保相关业务的梁小容也感受到“川渝通办”就近办理的快捷。

以前,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参保人员可线上一键申请,后续业务由两地社保经办机构联网办理,最快当天就可以完成申请并办结。

2023年,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重点民生领域,累计办理超过1500万件次,7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和34项“免证办”事项实施,“双城”生活更有“同城”体验。

新的一年,“川渝通办”如何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重庆提出要深入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 争取年内实现扩大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高频事项“免证办”范围。

四川则表示要强化成渝政策协同,提升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更好享受便利美好生活。(胡虹 朱虹 王洪江)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唱好成渝“双城记”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发布时间:2024-02-23

春节假期刚过,重庆和四川分别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重庆的,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则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

方向不同,目标一致,两省市都以自家优势,补链强链促发展,高位推进川渝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1986.67亿元,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助力成渝地区进一步建强“产业集群”、深化“协同创新”、做优双城“生活圈”。

优势互补 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月11日,正月初二一大早,位于雅安的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100余条生产线马力全开。

“今年春节我们没停工,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生产底盘悬架。”该公司总经理黄朝永说,“480台底盘悬架一下线,连夜装车,第二天便可送达重庆。”

2月15日,在重庆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数千名员工已经到岗,配合着伸缩旋转的机械臂和高速运转的激光焊接机器……30秒,一台新能源汽车就能下线。

“目前,长安汽车主流车型搭载了四川50家供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带动川渝683家合作伙伴发展、12万人就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一辆“重庆造”的汽车,身上离不开四川的配套产品。

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是川渝两省市汽车产业高效协作的写照。2023年,川渝两地合计生产汽车329.3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9%。

成渝“双圈”建设至今,两省市一直把促进产业共建共兴摆在重要位置。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中,现代产业类项目有114个,数量占比达38%,聚焦川渝协同共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重庆的整车发展优势明显,四川则在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和绿电供应等能源和智能网联软件开发方面优势明显。”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加快构建绿色的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在产生“1+1>2”的效果。

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与四川时代共同投资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宜宾已建成投产。今年,将加大与四川企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产业链、软件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

纵深改革 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

过去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首批18条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推广。

其中,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两地共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试验田”,率先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尽享改革带来的“便利”“红利”。

“2023年,我将公司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这里,在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下,累计获得税费优惠近200万元。”川渝高竹新区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说。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在新区内有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来自重庆渝北、四川广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合署办公,合力破解政策性难题和机制性壁垒。逐步统一川渝两地801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加速推进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为吸引企业投资“筑巢”,川渝高竹新区率先统一川渝两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口径,以“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为标准,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适用两地更优的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

“政策从优,成本就低。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优惠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不言而喻。”殷光华说,“今年,我要将这些优惠都用于公司扩大再生产。”

除此之外,川渝高竹新区还探索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

川渝高竹新区的先行先试为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打了样”——得益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数据信息跨区共享,位于四川隆昌的永星蘑菇卖到了重庆荣昌、四川泸州等周边城市,而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则帮助当地15家锂电企业成功办理了增值税留抵退税……

在今年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成了关键词:四川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落实万达开地区(重庆万州区、四川达州市、重庆开州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庆则将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等改革,纵深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作,持续优化成渝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格局。

共融共通 “双城”生活享“同城”便利

春节假期刚结束,家住重庆、在四川成都开服装店的钟晓路“重启”了她的“双城生活”。对她而言,成渝间高铁动车公交化运营,两地通勤时间不断缩短,让她工作生活如同在一个城市般便捷。

近年来,川渝间18条高速公路大通道、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高铁项目加快施工,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越织越密。

2023年,成渝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102对,日均发送旅客13.7万人次。两地之间,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客运通道迎来送往。

畅通“大动脉”,远不止于此。

春节前夕,重庆铜梁区至四川资中县高速公路项目磨盘湾隧道,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抓紧施工。

60公里外,位于重庆大足区宝顶镇的成渝中线高铁刘三寨隧道建设现场也是一派繁忙。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成渝中线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重庆与成都将实现50分钟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川渝两地越来越“近”;而“川渝通办”的便捷,则让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快”。

“实在太快了!养老保险关系不到半小时便转移成功。” 重庆市民高女士感叹。春节前,她用手机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把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回了重庆大足。

这样的“实在太快了”不仅是在重庆。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社保服务大厅,办理社保相关业务的梁小容也感受到“川渝通办”就近办理的快捷。

以前,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参保人员可线上一键申请,后续业务由两地社保经办机构联网办理,最快当天就可以完成申请并办结。

2023年,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重点民生领域,累计办理超过1500万件次,7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和34项“免证办”事项实施,“双城”生活更有“同城”体验。

新的一年,“川渝通办”如何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重庆提出要深入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 争取年内实现扩大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高频事项“免证办”范围。

四川则表示要强化成渝政策协同,提升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更好享受便利美好生活。(胡虹 朱虹 王洪江)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