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一揽子金融政策提信心稳市场 2025-05-09
    • 新闻1+1丨稳市场、稳预期 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2025-05-09
    • 着力破除制约消费的堵点痛点 2025-05-09
    • “实招”“硬招”护航民营经济破浪前行 2025-05-09
    • 巡视公告 2025-05-06
    •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省经济合作局党组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2025-05-06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到美姑县开展定点(托底性)帮扶工作 2025-05-06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组织开展2025年第二场“长三角企业投资四川市州行”活动 2025-05-06
    • 成都东部新区集中签约18个产业项目 2025-05-09
    • 【投资看市州】内江钒钛产业“变形记” 2025-05-07
    • 展示川渝魅力,推动经贸合作“东京川渝会客厅”亮相大阪世博会 2025-04-30
    • 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干劲满满 2025-04-30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项目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来四川“五区共兴”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一起解锁发展“新密码” 2025-05-08
    • 四川将再次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机会清单将发布 2025-04-30
    • 第137届广交会已有22万多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创同期历史新高 2025-04-28
    • 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在宜宾开幕项目签约总金额超32亿元 2025-04-27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投资四川 > 投资服务 > 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的解读

发布日期:2024-09-04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便于政策理解把握,现对《若干措施》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等地视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之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出台《若干措施》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新路径,为解决重大疾病提供新手段,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新方案,对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若干措施》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若干措施》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加快培育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全省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若干措施》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四川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上,结合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破解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6个方面20条重点措施:一是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实验平台体系,打造临床研究平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加强高水平科研攻关。实施揭榜挂帅攻关,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水平临床研究。三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果应用场景,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四是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强化创新人才引育,优化完善评价机制。五是强化行业治理能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医学伦理监管,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六是完善支撑保障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强化数据支撑,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交流合作,优化发展环境。

四、我省对创新平台建设有哪些新的部署?

一是健全实验平台体系。推进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等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攻关,指导卫生健康领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在人工智能、核医疗、现代中医药、疾病防控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生物样本库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二是打造临床研究平台。完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体系,创建新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推进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川渝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联盟建设。构建医防融合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等专病队列和数据库。支持组建川渝地区生物样本库联盟。

三是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省市县三级联动、梯度培育,打造既能解决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又能为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的高水平创新载体。引进和鼓励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共同参与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五、我省对于加强高水平科研攻关有什么谋划?

一是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核医疗、前沿医学等关键领域,建立“医学+工业”“医院+工厂”“医生+工程师”等多维度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四川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研究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等。

二是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脑科学、量子医学等前沿领域,支持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创新药物、核医疗及高端医疗装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可穿戴、精准监测、康复辅助、适老性产品和智慧健康产品,以及高靶向性、高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三是支持高水平临床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加大临床研究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公益性支持临床研究。加强临床研究质控体系建设。支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领域循证研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联合高等学校、医药企业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开展研究型医院(病房、病床)建设。

六、我省在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一是培育成果转化基地。协同推进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培育打造高端医疗装备应用基地、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基地。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开展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和小批量试生产。

二是打造成果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和管理新模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发现与疫苗研发、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等方面规范应用。研究制订支持创新药械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加强三级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鼓励首台(套)核医疗设备试点试用,推动国产自主新型核医疗装备落地推广应用。

三是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全省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成果库、人才库等数据资源库,支持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转移专业机构建设,提供全产业链专业技术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学(协)会组织项目推介路演活动。开展全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调查研究。

四是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充分赋予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基数”等支持政策。支持国家委在川和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疾控局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就地交易转化科技成果。

七、我省在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方面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一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加快实施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十百千万”工程,集聚一批卫生健康领域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高等学校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医疗装备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加强卫生健康领域技术经纪(经理)人培训。

二是优化完善评价机制。按照专业导向、分类评价、分级评价、科学评价的原则,完善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成果转化研究等领域的人才评价标准。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规范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完善卫生高级职称评价标准,优化调整科研要求。

八、我省如何强化行业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高水平建设省疾控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公卫临床中心等机构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依法依规推动实验室开放共享。加强省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全省“智慧生安”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和实验活动管理。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

二是加强医学伦理监管。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全流程伦理监管、审查质量控制等制度规范。加强省级和区域医学伦理委员会建设。加强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和备案管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科技伦理应急审查机制,加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指南研究。

三是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题主动监测发现机制、重大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工作机制和公开通报机制,加强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将科研诚信作为各类科研和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科研人员教育引导。严肃查处科研失信和违规行为。

九、在支撑保障方面,推动我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和部署?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动四川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作体系,完善“科卫协同”“医教协同”“医工融合”等工作机制。将推动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纳入本地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工作总体部署,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是强化数据支撑。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省中医药数据中心、省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和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新型算力底座建设。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开放机制。建成“健康四川”数智大脑。完善一批专病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人才数据库。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科技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资金池”,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对创新产品进入临床应用在政策支持、准入审批、医保支付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各市(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财税补助力度,强化人才、土地(或用房)、资金等要素保障。

四是深化交流合作。全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流合作,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卫生健康先进适宜技术、技术装备、创新药物、新型疫苗等输出和合作,开拓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建立让医学科技人员聚焦主责主业的保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举办科技创新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服务大比拼等活动。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科学普及。

十、我省如何组织实施《若干措施》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订责任清单、督办清单、销号清单“三张清单”,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加强部门统筹联动,在资金安排、项目实施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通过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总结经验成效,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形成闭环。

相关政策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5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的解读

    来源:省经济合作局 发布日期:2024-09-04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便于政策理解把握,现对《若干措施》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等地视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之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出台《若干措施》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新路径,为解决重大疾病提供新手段,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新方案,对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若干措施》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若干措施》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加快培育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全省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若干措施》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四川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上,结合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破解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6个方面20条重点措施:一是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实验平台体系,打造临床研究平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加强高水平科研攻关。实施揭榜挂帅攻关,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水平临床研究。三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果应用场景,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四是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强化创新人才引育,优化完善评价机制。五是强化行业治理能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医学伦理监管,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六是完善支撑保障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强化数据支撑,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交流合作,优化发展环境。

    四、我省对创新平台建设有哪些新的部署?

    一是健全实验平台体系。推进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等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攻关,指导卫生健康领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在人工智能、核医疗、现代中医药、疾病防控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生物样本库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二是打造临床研究平台。完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体系,创建新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推进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川渝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联盟建设。构建医防融合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等专病队列和数据库。支持组建川渝地区生物样本库联盟。

    三是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省市县三级联动、梯度培育,打造既能解决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又能为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的高水平创新载体。引进和鼓励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共同参与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五、我省对于加强高水平科研攻关有什么谋划?

    一是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核医疗、前沿医学等关键领域,建立“医学+工业”“医院+工厂”“医生+工程师”等多维度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四川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研究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等。

    二是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脑科学、量子医学等前沿领域,支持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创新药物、核医疗及高端医疗装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可穿戴、精准监测、康复辅助、适老性产品和智慧健康产品,以及高靶向性、高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三是支持高水平临床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加大临床研究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公益性支持临床研究。加强临床研究质控体系建设。支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领域循证研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联合高等学校、医药企业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开展研究型医院(病房、病床)建设。

    六、我省在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一是培育成果转化基地。协同推进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培育打造高端医疗装备应用基地、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基地。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开展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和小批量试生产。

    二是打造成果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和管理新模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发现与疫苗研发、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等方面规范应用。研究制订支持创新药械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加强三级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鼓励首台(套)核医疗设备试点试用,推动国产自主新型核医疗装备落地推广应用。

    三是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全省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成果库、人才库等数据资源库,支持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转移专业机构建设,提供全产业链专业技术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学(协)会组织项目推介路演活动。开展全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调查研究。

    四是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充分赋予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基数”等支持政策。支持国家委在川和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疾控局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就地交易转化科技成果。

    七、我省在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方面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一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加快实施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十百千万”工程,集聚一批卫生健康领域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高等学校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医疗装备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加强卫生健康领域技术经纪(经理)人培训。

    二是优化完善评价机制。按照专业导向、分类评价、分级评价、科学评价的原则,完善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成果转化研究等领域的人才评价标准。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规范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完善卫生高级职称评价标准,优化调整科研要求。

    八、我省如何强化行业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高水平建设省疾控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公卫临床中心等机构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依法依规推动实验室开放共享。加强省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全省“智慧生安”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和实验活动管理。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

    二是加强医学伦理监管。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全流程伦理监管、审查质量控制等制度规范。加强省级和区域医学伦理委员会建设。加强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和备案管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科技伦理应急审查机制,加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指南研究。

    三是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题主动监测发现机制、重大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工作机制和公开通报机制,加强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将科研诚信作为各类科研和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科研人员教育引导。严肃查处科研失信和违规行为。

    九、在支撑保障方面,推动我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和部署?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动四川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作体系,完善“科卫协同”“医教协同”“医工融合”等工作机制。将推动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纳入本地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工作总体部署,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是强化数据支撑。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省中医药数据中心、省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和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新型算力底座建设。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开放机制。建成“健康四川”数智大脑。完善一批专病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人才数据库。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科技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资金池”,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对创新产品进入临床应用在政策支持、准入审批、医保支付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各市(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财税补助力度,强化人才、土地(或用房)、资金等要素保障。

    四是深化交流合作。全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流合作,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卫生健康先进适宜技术、技术装备、创新药物、新型疫苗等输出和合作,开拓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建立让医学科技人员聚焦主责主业的保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举办科技创新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服务大比拼等活动。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科学普及。

    十、我省如何组织实施《若干措施》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订责任清单、督办清单、销号清单“三张清单”,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加强部门统筹联动,在资金安排、项目实施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通过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总结经验成效,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形成闭环。

    相关政策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5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