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看市州】向“新”而行,眉山工业提速换挡动能拉满
近年来,眉山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定以工业大发力推动经济大提质、发展大跨越,紧扣“1+3”产业发展方向,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强产业。
今年1—7月,眉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热潮。
硬核引擎“1+3”主导产业加速崛起
近日,在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蜜胺自动包装系统与尿素机修手包装系统协同作业,一袋袋产品经检测后自动入库,全程无人工干预。“我们实现了化工生产透明化、数字化管理。”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和数控化率100%,生产效率提升15%,安全事故率下降30%,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8%。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链平台,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据的精准采集。这些数据通过绿色化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整合分析与可视化处理,使生产计划、质量检测、设备状态等信息同步共享,订单交付周期由原来的49天大幅缩短至11天。
西南化工年产4980吨催化剂项目生产车间
不远处,西南化工(眉山)有限公司年产4980吨催化剂项目的生产车间内,各条流水线设备高速运转,却看不到一名工人。“整个车间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和调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安全隐患。”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自2024年12月投产以来,持续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有望实现年产值5亿元。近年来,眉山高新区锚定“制造强市”战略目标,着力发展并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发酵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建成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和“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92.9亿元,同比增长21.6%,培育出首家百亿企业——万华四川公司,并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风貌
从企业与园区的发展成效,可以窥见眉山“1+3”主导产业的蓬勃态势。近年来,眉山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聚焦“1+3”主导产业(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在项目引进、土地供应、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目前,全市已集聚中创新航、通威太阳能、琏升光伏等龙头企业,一批优质项目为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眉山积极开展制造强市“五比五拼”行动,重点聚焦进圈强链、有效投资、中试转化、优质服务和园区承载能力,保持“1+3”主导产业发展定力,推动新兴产业进圈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精选赛道,力争“1+3”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1+3”产业规模达1007.7亿元,增长13.8%,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1.4个百分点;锂电、光伏、绿色化工分别增长21.2%、18.4%、14.6%。
创新驱动新生态释放澎湃动能
“多亏了这个平台,我们的项目才实现产业化。”日前,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融创中心),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响个不停,其中不少是来洽谈合作的。
航拍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
今年2月,在融创中心的支持下,万邦胜辉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成功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眉山造”锂镁合金产品从这里走向市场。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2024年,眉山率先出台《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一期由政府出资6.4亿元打造融创中心。作为全市首个产业中试基地,融创中心于2024年9月建成投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思路,聚焦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碳中和、光伏、氢能和节能降碳等产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开展小试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示范工厂、投融资服务、检验检测等业务。通过创新发展“成都研发小试+眉山中试产业化”新模式,逐步集聚成都都市圈乃至成渝地区的创新研发成果来眉山进行中试与产业化。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内,企业正在进行中试试验。
在运营模式上,中心不断创新,深化“中试+孵化”融合运营模式、“项目+团队”特色服务模式、“工程师+工匠”人才培育模式、“成果+资本”成果转化模式。通过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及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体系。这一模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也为本地产业发展培育了大量专业人才。
自投运以来,融创中心已引进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氢等中试项目15个,成功转化项目4个,并吸引青海盐湖股份成都研究院、眉山锂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万邦锂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发中心、四川微世界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等机构入驻。
近年来,眉山围绕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目标,出台《眉山市支持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组建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以融创中心为牵引,构建“1+3”产业龙头企业带动、N个中试平台支撑的“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中试研发平台60个。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撑。围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眉山与人行眉山市分行共同印发《关于眉山市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成眉科创股权投资基金、2.5亿元高层次人才项目基金、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和1亿元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推广“天府科创贷”等金融产品,着力破解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难题。
未来赛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眉山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内,多家卫星应用企业正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全省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园区,这里已吸引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入驻,业务涵盖卫星研发、制造、应用等多个领域。
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环天智慧分别与ORBVIEW和Space Eye Lao公司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合同,为合作方提供以SAR卫星数据为核心、常规光学影像为补充的综合服务。这是该公司跨出国门的“海外第一单”,也是眉山卫星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逐梦“空天”,聚“星”成链。今年6月,以“星耀丝路 智汇眉山”为主题的第三届眉山市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召开,10个卫星相关产业及基金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73.35亿元。
今年以来,眉山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合理规划、精准培育、错位发展。除卫星应用产业外,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也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当地三大未来产业之一,低空经济已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与巨大市场潜力。眉山拥有川协3号空域,覆盖彭山、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等区域,低空飞行真高1000米以下。开辟成都与眉山、德阳、资阳等周边城市的无人机跨区域物流航线,已被纳入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今年的重点工作。同时,眉山现有主导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链匹配度高——中创新航、杉杉科技已进入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产业链;富生电器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步布局无人机电机产品。
眉山市首条低空观光航线在瓦屋山景区试飞成功
目前,洪雅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将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运营、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旅游等产业,打造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4月,一架载有乘客的观光直升机降落在瓦屋山景区山顶,标志着眉山首条跨场景低空观光航线试飞成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现新突破。3月,四川天府新区眉山低空经济产业招商恳谈会在深圳举行,签约18个项目、总金额67.8亿元;7月31日,投资眉山(广东)招商大会在深圳举行,签约36个项目,其中不乏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川储元世纪5GWh储能项目
新型储能方面,四川储元世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正抓紧推进,产品涵盖柜式工商业储能、风光储能、家用壁挂式储能、便携式户外储能等。万华化学年产20万吨新型储能材料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计划2026年3月全部投产。全市首个商业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已并网投运。
展望未来,眉山将继续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向着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阔步前行。
【投资看市州】向“新”而行,眉山工业提速换挡动能拉满
近年来,眉山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定以工业大发力推动经济大提质、发展大跨越,紧扣“1+3”产业发展方向,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强产业。
今年1—7月,眉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热潮。
硬核引擎“1+3”主导产业加速崛起
近日,在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蜜胺自动包装系统与尿素机修手包装系统协同作业,一袋袋产品经检测后自动入库,全程无人工干预。“我们实现了化工生产透明化、数字化管理。”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和数控化率100%,生产效率提升15%,安全事故率下降30%,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8%。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链平台,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据的精准采集。这些数据通过绿色化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整合分析与可视化处理,使生产计划、质量检测、设备状态等信息同步共享,订单交付周期由原来的49天大幅缩短至11天。
西南化工年产4980吨催化剂项目生产车间
不远处,西南化工(眉山)有限公司年产4980吨催化剂项目的生产车间内,各条流水线设备高速运转,却看不到一名工人。“整个车间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和调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安全隐患。”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自2024年12月投产以来,持续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有望实现年产值5亿元。近年来,眉山高新区锚定“制造强市”战略目标,着力发展并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发酵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建成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和“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92.9亿元,同比增长21.6%,培育出首家百亿企业——万华四川公司,并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风貌
从企业与园区的发展成效,可以窥见眉山“1+3”主导产业的蓬勃态势。近年来,眉山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聚焦“1+3”主导产业(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在项目引进、土地供应、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目前,全市已集聚中创新航、通威太阳能、琏升光伏等龙头企业,一批优质项目为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眉山积极开展制造强市“五比五拼”行动,重点聚焦进圈强链、有效投资、中试转化、优质服务和园区承载能力,保持“1+3”主导产业发展定力,推动新兴产业进圈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精选赛道,力争“1+3”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1+3”产业规模达1007.7亿元,增长13.8%,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1.4个百分点;锂电、光伏、绿色化工分别增长21.2%、18.4%、14.6%。
创新驱动新生态释放澎湃动能
“多亏了这个平台,我们的项目才实现产业化。”日前,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融创中心),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响个不停,其中不少是来洽谈合作的。
航拍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
今年2月,在融创中心的支持下,万邦胜辉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成功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眉山造”锂镁合金产品从这里走向市场。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2024年,眉山率先出台《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一期由政府出资6.4亿元打造融创中心。作为全市首个产业中试基地,融创中心于2024年9月建成投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思路,聚焦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碳中和、光伏、氢能和节能降碳等产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开展小试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示范工厂、投融资服务、检验检测等业务。通过创新发展“成都研发小试+眉山中试产业化”新模式,逐步集聚成都都市圈乃至成渝地区的创新研发成果来眉山进行中试与产业化。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内,企业正在进行中试试验。
在运营模式上,中心不断创新,深化“中试+孵化”融合运营模式、“项目+团队”特色服务模式、“工程师+工匠”人才培育模式、“成果+资本”成果转化模式。通过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及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体系。这一模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也为本地产业发展培育了大量专业人才。
自投运以来,融创中心已引进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氢等中试项目15个,成功转化项目4个,并吸引青海盐湖股份成都研究院、眉山锂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万邦锂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发中心、四川微世界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等机构入驻。
近年来,眉山围绕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目标,出台《眉山市支持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组建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以融创中心为牵引,构建“1+3”产业龙头企业带动、N个中试平台支撑的“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中试研发平台60个。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撑。围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眉山与人行眉山市分行共同印发《关于眉山市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成眉科创股权投资基金、2.5亿元高层次人才项目基金、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和1亿元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推广“天府科创贷”等金融产品,着力破解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难题。
未来赛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眉山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内,多家卫星应用企业正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全省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园区,这里已吸引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入驻,业务涵盖卫星研发、制造、应用等多个领域。
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环天智慧分别与ORBVIEW和Space Eye Lao公司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合同,为合作方提供以SAR卫星数据为核心、常规光学影像为补充的综合服务。这是该公司跨出国门的“海外第一单”,也是眉山卫星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逐梦“空天”,聚“星”成链。今年6月,以“星耀丝路 智汇眉山”为主题的第三届眉山市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召开,10个卫星相关产业及基金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73.35亿元。
今年以来,眉山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合理规划、精准培育、错位发展。除卫星应用产业外,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也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当地三大未来产业之一,低空经济已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与巨大市场潜力。眉山拥有川协3号空域,覆盖彭山、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等区域,低空飞行真高1000米以下。开辟成都与眉山、德阳、资阳等周边城市的无人机跨区域物流航线,已被纳入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今年的重点工作。同时,眉山现有主导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链匹配度高——中创新航、杉杉科技已进入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产业链;富生电器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步布局无人机电机产品。
眉山市首条低空观光航线在瓦屋山景区试飞成功
目前,洪雅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将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运营、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旅游等产业,打造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4月,一架载有乘客的观光直升机降落在瓦屋山景区山顶,标志着眉山首条跨场景低空观光航线试飞成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现新突破。3月,四川天府新区眉山低空经济产业招商恳谈会在深圳举行,签约18个项目、总金额67.8亿元;7月31日,投资眉山(广东)招商大会在深圳举行,签约36个项目,其中不乏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川储元世纪5GWh储能项目
新型储能方面,四川储元世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正抓紧推进,产品涵盖柜式工商业储能、风光储能、家用壁挂式储能、便携式户外储能等。万华化学年产20万吨新型储能材料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计划2026年3月全部投产。全市首个商业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已并网投运。
展望未来,眉山将继续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向着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