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看市州】达州:传统焕新与新质生产力双突破,工业的转型“密码”
在四川的工业版图中,达州这座拥有丰富资源的城市,在特色产业转型、传统产业焕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区域协同等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探索精神。当前,达州正以独特的步伐,围绕智转数改、装备换新升级,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传统产业升级 焕发全新活力
今年3月,随着达钢老厂区炼铁厂高炉车间最后一炉铁水缓缓流出,这座炽热燃烧了67年的工业地标正式关停。达钢老厂区的谢幕,不是终点,而是达州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起点。
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是四川省100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也是达州市“一号工程”。这不仅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环保要求的必然选择,更是达州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当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阵痛与百年变局交织,达州的选择果断而清晰:达州市委、市政府立下“培育三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军令状,推动产业结构从“粗老笨重”向“高精特新”转变。
如今,“新达钢”拥有智慧管控中心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以“1+2 模式”整体规划,具备生产管控和经营管控一体化智慧管控功能,实现了从原燃辅料等物资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数据全流程数字化。
新兴产业崛起 打造发展新引擎
传统工业的转型是达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步,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则是实现绿色生态工业的关键。
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科技创新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形态,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转型。
四川星空钠电是这场产业变革中的耀眼新星。该项目是国内乃至世界钠离子电池领域技术最前沿、建设规模最大的综合项目之一,在全国同类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广阔发展前景。2024年,凭借四川星空钠电入驻达州东部经开区,达州“钠离子电池”成功入围四川2024年产业新赛道名单(新型储能)。
在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专注于超细玻璃纤维的研究、制造和深度开发应用,借助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航空用隔音隔热玻璃纤维的研究,打破了玻璃纤维棉基础材料受制于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
协同破局:区域发展的“达州方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合作正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这就是我们和万州正在合作的一个项目。” 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正与重庆万州一家企业和重庆某高校针对“新型玄武岩纤维线缆的开发及性能研究”开展合作。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提出,为该区域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如何提高万达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6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联合批复《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标志着万达开三地创新协作迈入新阶段,更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也成为川渝两地联合组建的首个省(市)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
省内方面,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为南充、达州及川东北经济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4年,两地7户企业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7个产业集群入选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协同推进嘉陵江——渠江生态廊道建设,累计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71.5万亩;共建川东北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实现粮食总产量653万吨以上、生猪出栏990万头以上;签署《文化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将帅故里”“战斗遗址” 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深化跨区域政务服务协作,255个南达事项、60个万达开南云事项实现“跨域通办”,累计办理两地政务服务事项160余件……一组组数据勾勒出“1+1>2”的协同效应,为2025年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从资源重识到产业重构,从区域协同到企业赋能,达州的工业焕新之路,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转型探索,更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这座川东之城,正以崭新姿态,奏响工业发展的时代强音。
【投资看市州】达州:传统焕新与新质生产力双突破,工业的转型“密码”
在四川的工业版图中,达州这座拥有丰富资源的城市,在特色产业转型、传统产业焕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区域协同等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探索精神。当前,达州正以独特的步伐,围绕智转数改、装备换新升级,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传统产业升级 焕发全新活力
今年3月,随着达钢老厂区炼铁厂高炉车间最后一炉铁水缓缓流出,这座炽热燃烧了67年的工业地标正式关停。达钢老厂区的谢幕,不是终点,而是达州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起点。
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是四川省100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也是达州市“一号工程”。这不仅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环保要求的必然选择,更是达州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当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阵痛与百年变局交织,达州的选择果断而清晰:达州市委、市政府立下“培育三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军令状,推动产业结构从“粗老笨重”向“高精特新”转变。
如今,“新达钢”拥有智慧管控中心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以“1+2 模式”整体规划,具备生产管控和经营管控一体化智慧管控功能,实现了从原燃辅料等物资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数据全流程数字化。
新兴产业崛起 打造发展新引擎
传统工业的转型是达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步,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则是实现绿色生态工业的关键。
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科技创新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形态,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转型。
四川星空钠电是这场产业变革中的耀眼新星。该项目是国内乃至世界钠离子电池领域技术最前沿、建设规模最大的综合项目之一,在全国同类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广阔发展前景。2024年,凭借四川星空钠电入驻达州东部经开区,达州“钠离子电池”成功入围四川2024年产业新赛道名单(新型储能)。
在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专注于超细玻璃纤维的研究、制造和深度开发应用,借助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航空用隔音隔热玻璃纤维的研究,打破了玻璃纤维棉基础材料受制于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
协同破局:区域发展的“达州方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合作正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这就是我们和万州正在合作的一个项目。” 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正与重庆万州一家企业和重庆某高校针对“新型玄武岩纤维线缆的开发及性能研究”开展合作。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提出,为该区域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如何提高万达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6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联合批复《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标志着万达开三地创新协作迈入新阶段,更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也成为川渝两地联合组建的首个省(市)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
省内方面,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为南充、达州及川东北经济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4年,两地7户企业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7个产业集群入选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协同推进嘉陵江——渠江生态廊道建设,累计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71.5万亩;共建川东北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实现粮食总产量653万吨以上、生猪出栏990万头以上;签署《文化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将帅故里”“战斗遗址” 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深化跨区域政务服务协作,255个南达事项、60个万达开南云事项实现“跨域通办”,累计办理两地政务服务事项160余件……一组组数据勾勒出“1+1>2”的协同效应,为2025年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从资源重识到产业重构,从区域协同到企业赋能,达州的工业焕新之路,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转型探索,更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这座川东之城,正以崭新姿态,奏响工业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