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事关普惠养老、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2025-05-09
    •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5-05-09
    • 支持科创债扩容增量 三大交易所完善制度提升包容性 2025-05-09
    • 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招聘会开到商圈里 各地多措并举稳岗扩岗 2025-05-09
    • 巡视公告 2025-05-06
    •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省经济合作局党组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2025-05-06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到美姑县开展定点(托底性)帮扶工作 2025-05-06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组织开展2025年第二场“长三角企业投资四川市州行”活动 2025-05-06
    • 成都东部新区集中签约18个产业项目 2025-05-09
    • 【投资看市州】内江钒钛产业“变形记” 2025-05-07
    • 展示川渝魅力,推动经贸合作“东京川渝会客厅”亮相大阪世博会 2025-04-30
    • 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干劲满满 2025-04-30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项目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来四川“五区共兴”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一起解锁发展“新密码” 2025-05-08
    • 四川将再次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机会清单将发布 2025-04-30
    • 第137届广交会已有22万多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创同期历史新高 2025-04-28
    • 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在宜宾开幕项目签约总金额超32亿元 2025-04-27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投资四川 > 产业资讯

是竞技赛事,更是科技测试——全球首次人机共跑马拉松看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5-04-09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郭宇靖、张骁)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半程马拉松——这个连科幻电影都未曾上演的场景,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变为现实。历史性的“人机半马之约”背后,有哪些核心看点?为何让人形机器人“跨界跑马”?机器人完赛将面临哪些挑战?近日,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赛事主办方和参赛企业。

人机共跑筹备进展如何?

每到春天,各地马拉松赛事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球唯一“双奥之城”和国际科创中心北京,将于4月13日举办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主打“体育+科技”路线,首次采取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同时起跑,共跑21.0975公里的创新形式办赛。

目前,赛事核心筹备进展如何?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告诉记者,赛事共吸引3万多名人类选手报名。机器人方面,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热情高涨,报名同样踊跃。

2024年11月,人形机器人“天工”亮相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受访者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比赛为保障安全,在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置有物理阻隔,对应的比赛规则、完赛时间也有不同。但这种划时代意义的人机共跑,显然释放出强烈的“科技走进现实”之感。

机器人选手准备得怎么样?记者探访备赛现场发现,各参赛队正从零部件、智能水平等方面加速迭代机器人运动能力,争分夺秒开展技术攻关。一些参赛机器人最高奔跑时速达到12公里。考虑到路跑对躯体冲击较大,有机器人增加缓冲装置,有的还穿上特制跑鞋。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介绍,由于比赛尚属全球首次,没有现成经验、数据可供参考,所以赛事保障、选手参赛都面临不少挑战。为做好机器人保障工作,主办方专门设置保障车、机器人补给站等。此外在赛前与每支参赛队深度沟通,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功能磨合,以帮助各队实现自身成长目标。

科技为何与马拉松“跨界”?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实时数据监测、3D画面捕捉、裁判执裁等,既提高了运动员训练效率,也让竞技体育变得更加公平,彰显出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价值。

此次人机共跑“半马”背后,正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找到了与人、与体育、与马拉松的“最新交汇点”。业内人士表示,“半马”运动实现了“挑战性与可及性”的完美平衡,不仅参赛“门槛”友好,而且侧重对参赛选手体能、意志力的综合考验,最终带给人强烈的成就感。而人形机器人跑“半马”,也是看重这些特质,希望用“半马”验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技术更好服务于人。

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进展示(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人机共跑有何意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认为:“这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极限测试’。”

有参赛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人“跑马”可以验证技术成熟度,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同时进一步倒逼技术创新。一方面推动高扭矩电机、柔性关节、耐磨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升级;一方面也因为奔跑涉及全身协同运动控制,促进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更高精度耦合、厂商与AI算法公司的深度合作。

这将打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应用空间。推动产品进一步投身灾害救援、长距离巡检,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等社会和生产场景,甚至走进家庭参与养老陪护等,成为人类生活助手。随着能力逐步提升,人形机器人也可以成为专业跑者的陪练,直接“反哺”体育事业发展。

机器人“跑马”面临哪些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仍面临不小挑战。

熊友军介绍,真实路况和实验场景有很大差别。为了完赛,机器人首先要有适应长距离奔跑、散热技术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其次,机器人要能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奔跑、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考验其核心算法开发与适配能力;还有,“跑马”充分考验机器人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转弯、上坡、下坡等复杂路况,都对机器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在进行奔跑展示(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由于产业发展还有不少技术难题有待攻关,户外复杂的自然条件也将对机器人运行产生扰动。从现阶段看,机器人可以与人共跑,但还达不到“共赛”的条件,所以,此次赛事更像一次产业对话和机器人“大练兵”。

而从人的角度看,通过与机器共跑和现场观赛,将更多收获感官上的体验和知识层面的拓展。这些收获并不空洞抽象,科技与社会的“良性碰撞”,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人机边界”,巩固科技为惠及人类而生的初衷和底层逻辑,推动从“人机共生”向“人机共荣”发展。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跑马’的本质,是人类的想象力和梦想在奔跑。这是比赛的最大看点。”李全说,无论结果如何,当人形机器人冲过终点,除了速度、名次,它所留下的足迹比奖牌更加珍贵。21公里的赛道终会跑完,但人机协同的探索不会停歇。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是竞技赛事,更是科技测试——全球首次人机共跑马拉松看点探析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4-09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郭宇靖、张骁)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半程马拉松——这个连科幻电影都未曾上演的场景,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变为现实。历史性的“人机半马之约”背后,有哪些核心看点?为何让人形机器人“跨界跑马”?机器人完赛将面临哪些挑战?近日,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赛事主办方和参赛企业。

人机共跑筹备进展如何?

每到春天,各地马拉松赛事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球唯一“双奥之城”和国际科创中心北京,将于4月13日举办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主打“体育+科技”路线,首次采取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同时起跑,共跑21.0975公里的创新形式办赛。

目前,赛事核心筹备进展如何?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告诉记者,赛事共吸引3万多名人类选手报名。机器人方面,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热情高涨,报名同样踊跃。

2024年11月,人形机器人“天工”亮相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受访者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比赛为保障安全,在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置有物理阻隔,对应的比赛规则、完赛时间也有不同。但这种划时代意义的人机共跑,显然释放出强烈的“科技走进现实”之感。

机器人选手准备得怎么样?记者探访备赛现场发现,各参赛队正从零部件、智能水平等方面加速迭代机器人运动能力,争分夺秒开展技术攻关。一些参赛机器人最高奔跑时速达到12公里。考虑到路跑对躯体冲击较大,有机器人增加缓冲装置,有的还穿上特制跑鞋。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介绍,由于比赛尚属全球首次,没有现成经验、数据可供参考,所以赛事保障、选手参赛都面临不少挑战。为做好机器人保障工作,主办方专门设置保障车、机器人补给站等。此外在赛前与每支参赛队深度沟通,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功能磨合,以帮助各队实现自身成长目标。

科技为何与马拉松“跨界”?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实时数据监测、3D画面捕捉、裁判执裁等,既提高了运动员训练效率,也让竞技体育变得更加公平,彰显出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价值。

此次人机共跑“半马”背后,正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找到了与人、与体育、与马拉松的“最新交汇点”。业内人士表示,“半马”运动实现了“挑战性与可及性”的完美平衡,不仅参赛“门槛”友好,而且侧重对参赛选手体能、意志力的综合考验,最终带给人强烈的成就感。而人形机器人跑“半马”,也是看重这些特质,希望用“半马”验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技术更好服务于人。

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进展示(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人机共跑有何意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认为:“这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极限测试’。”

有参赛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人“跑马”可以验证技术成熟度,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同时进一步倒逼技术创新。一方面推动高扭矩电机、柔性关节、耐磨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升级;一方面也因为奔跑涉及全身协同运动控制,促进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更高精度耦合、厂商与AI算法公司的深度合作。

这将打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应用空间。推动产品进一步投身灾害救援、长距离巡检,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等社会和生产场景,甚至走进家庭参与养老陪护等,成为人类生活助手。随着能力逐步提升,人形机器人也可以成为专业跑者的陪练,直接“反哺”体育事业发展。

机器人“跑马”面临哪些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仍面临不小挑战。

熊友军介绍,真实路况和实验场景有很大差别。为了完赛,机器人首先要有适应长距离奔跑、散热技术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其次,机器人要能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奔跑、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考验其核心算法开发与适配能力;还有,“跑马”充分考验机器人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转弯、上坡、下坡等复杂路况,都对机器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在进行奔跑展示(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由于产业发展还有不少技术难题有待攻关,户外复杂的自然条件也将对机器人运行产生扰动。从现阶段看,机器人可以与人共跑,但还达不到“共赛”的条件,所以,此次赛事更像一次产业对话和机器人“大练兵”。

而从人的角度看,通过与机器共跑和现场观赛,将更多收获感官上的体验和知识层面的拓展。这些收获并不空洞抽象,科技与社会的“良性碰撞”,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人机边界”,巩固科技为惠及人类而生的初衷和底层逻辑,推动从“人机共生”向“人机共荣”发展。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跑马’的本质,是人类的想象力和梦想在奔跑。这是比赛的最大看点。”李全说,无论结果如何,当人形机器人冲过终点,除了速度、名次,它所留下的足迹比奖牌更加珍贵。21公里的赛道终会跑完,但人机协同的探索不会停歇。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