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政      策

    行政规范性文件

    其他文件

  •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机关简介

    规划信息

    统计信息

    预算⁄决算

    政府采购

    重大项目

    招考录用

    其他法定信息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网站工作年报
  •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 依申请
    公开办理
2023年全省经济合作工作要点
  • 信息来源:省经济合作局合作规划处
  • 发布时间:2023-03-31

总体思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总抓手”和工作“总思路”总体布局,巩固提升“4356”工作成效(四个围绕、三大平台、五个转化、六大体系),以“重大外资项目招引攻坚年”为主题,实施“六大工程”,开展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专项行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落地一批能级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中作出经济合作更大贡献。

一、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经济合作系统落地落实

(一)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二)坚持以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目标总任务统揽经济合作工作。

(三)坚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产业支撑带动、发展后劲保障的基础作用。

二、聚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外资项目提质增量工程”

(一)强化靶向招引“促增量”。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库,成立“外资攻坚专班”,“抢滩出海”开展境外招商,对接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以及外资龙头企业,挖掘投资意向,促进在谈项目签约转化。发布外资合作项目机会清单,引导外资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服务保障“稳存量”。强化外商投资政策支撑,扎实抓好《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国家政策落实落地。用好《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出台支持外资专项政策。加强外资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企业解难纾困,稳定生产经营预期。

(三)深化开放合作“扩容量”。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更多资源下沉,提升吸引外资能力。发挥驻华使领馆、外资商协会、国际组织、国际友城等外事资源作用,开展分国别、分产业系列对接洽谈活动。借力海外招商中介机构、知名行业协会和华人商会等组织,获取项目资源。

三、聚焦新型工业化“主引擎”作用,实施“产业项目梯次招引工程”

(一)聚力招引“行业引领型”项目。锚定“三类500强”、央企、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研判分析投资趋势,针对性开展“敲门”行动,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项目。抢抓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川藏铁路建设、电动四川、东数西算等机遇,锁定企业重大投资意向,共同策划生成重大项目。

(二)重点促进“链条填补型”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精准定位薄弱缺失环节,修订完善“两图一目录”,按图索骥、沿链引进强链补链型项目。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完善产业链,联合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举办供应链合作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就近配套,实现新引进企业和本地产业产生高粘性。

(三)主动拼抢“新兴成长型”项目。紧跟全球科技创新热点和焦点,紧盯“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聚集地,抢滩布局“未来赛道”产业,着力引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未来产业和“跨越型”“颠覆式”创新项目,积厚成势实现“换道超车”,主动创造新的增长点。

(四)积极跟进“服务赋能型”项目。强化总部经济招引,推动企业在川设立集团总部、区域总部,以及销售、结算、财务等功能性总部。加大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招引,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引进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产业优质项目,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位势。

四、聚焦构建“五区共兴”新格局,实施“产业集聚优化提升工程”

(一)深化区域合作,承接重点产业转移。借助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等契机,举办对接促进活动,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招商措施。持续深化川浙产业合作,围绕川浙五大重点产业、十一个细分领域和N个目标企业“5+11+N”合作重点,举办川浙产业合作投资推介会、浙江名企天府行、等活动,打造区域合作高水平“样板”。

(二)优化项目布局,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围绕“五区”经济布局,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入驻主导产业集中区,推动同类产品、同类企业“扎堆落户”,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联动“五区”,加强招商协作,形成招引合力。

(三)强化园区招商,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挥园区招商“主阵地”作用,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度、投入产出比、亩均效应等指标,提升园区招商精准度,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加大各类国际合作园区、飞地园区、东西部协作共建园区协同招商力度,促进优势资源集聚,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五、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投资四川品牌推广工程”

(一)拓展“藤蔓式”招商网络,强化信息捕捉。强化部门联动招商,会同相关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招商引资。加强省、市联动招商,强化驻外办事处“桥头堡”作用,组建招商小分队赴沿海发达地区驻点招商。突出招商“黏性”,组织召开异地商会座谈会、川商返乡投资发展座谈会、校友企业家进四川等,延伸拓展项目触角。

(二)打造“高能级”活动平台,强化签约转化。精心办好第十九届西博会,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促进重点企业入川汇聚,集中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借力进博会、科博会等省内外展会平台,力争更多参展商变投资商。分行业、分产业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对接会、先进材料产业推进会等精准对接活动。

(三)聚焦“全覆盖”投资推广,强化价值营销。深化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开放机构、咨询机构等合作,定期推送投资环境,扩大投资推广辐射范围。联动市(州)聘请一批具有行业号召力和投资感染力的招商大使、招商顾问,提升精准营销能力。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挖掘鲜活招商故事,推出一批招商生动案例,塑造投资四川“新形象”。

六、聚焦构建国际化投资环境,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程”

(一)抓实项目“生成期”精准服务。指派招商专员,提供代办、领办、陪办等专项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极速审批、尽快开工。发挥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专项促进。适时举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推动项目批次开工建设。

(二)做细项目“全周期”伴随服务。坚持解难纾困、全时护航,常态化开展“进千企”、外商投资服务专项行动,全覆盖走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打通生产经营痛点堵点,打造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投资生态。强化与海关、药监等部门协同,为企业商检、通关等创造更加便利高效的条件。举办“天府投资汇”,创新方式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抓实企业服务。

(三)开展项目“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设立联系服务专员,开通服务企业“直通车”,“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政策梳理、投资引导、激励奖补等个性化、精细化定制服务,以营商环境确定性增强投资环境吸引力。

七、聚焦构建新安全格局,实施“投资促进绿色安全工程”

(一)强化绿色招商理念。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加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招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坚决落实关于耕地保护和“两高一低”要求,加强对新引进项目把关审核,加大对能源型、资源型项目联合会审力度,着力招引生产工艺先进、能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优质项目,杜绝承接落后产能。

(二)提升综合招商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分析研判、商务谈判技巧等,着力办好全省经合系统培训班和“经合大讲堂”,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干部轮岗锻炼,适时开展上挂下派交流,组织一批招商干部赴企业、园区交流任职,提升招商实战能力。

(三)防范化解招商风险。创新建立投资主体能级评价机制,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合同管理防范项目风险相关措施,切实防范招商引资项目法律风险、隐性债务风险和决策风险。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防止以招商引资为名搞利益输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加强驻外办事处管理,开展巡查工作,抓好巡查问题整改落实。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2023年全省经济合作工作要点

来源:省经济合作局合作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3-03-31

总体思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总抓手”和工作“总思路”总体布局,巩固提升“4356”工作成效(四个围绕、三大平台、五个转化、六大体系),以“重大外资项目招引攻坚年”为主题,实施“六大工程”,开展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专项行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落地一批能级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中作出经济合作更大贡献。

一、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经济合作系统落地落实

(一)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二)坚持以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目标总任务统揽经济合作工作。

(三)坚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产业支撑带动、发展后劲保障的基础作用。

二、聚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外资项目提质增量工程”

(一)强化靶向招引“促增量”。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库,成立“外资攻坚专班”,“抢滩出海”开展境外招商,对接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以及外资龙头企业,挖掘投资意向,促进在谈项目签约转化。发布外资合作项目机会清单,引导外资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服务保障“稳存量”。强化外商投资政策支撑,扎实抓好《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国家政策落实落地。用好《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出台支持外资专项政策。加强外资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企业解难纾困,稳定生产经营预期。

(三)深化开放合作“扩容量”。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更多资源下沉,提升吸引外资能力。发挥驻华使领馆、外资商协会、国际组织、国际友城等外事资源作用,开展分国别、分产业系列对接洽谈活动。借力海外招商中介机构、知名行业协会和华人商会等组织,获取项目资源。

三、聚焦新型工业化“主引擎”作用,实施“产业项目梯次招引工程”

(一)聚力招引“行业引领型”项目。锚定“三类500强”、央企、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研判分析投资趋势,针对性开展“敲门”行动,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项目。抢抓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川藏铁路建设、电动四川、东数西算等机遇,锁定企业重大投资意向,共同策划生成重大项目。

(二)重点促进“链条填补型”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精准定位薄弱缺失环节,修订完善“两图一目录”,按图索骥、沿链引进强链补链型项目。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完善产业链,联合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举办供应链合作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就近配套,实现新引进企业和本地产业产生高粘性。

(三)主动拼抢“新兴成长型”项目。紧跟全球科技创新热点和焦点,紧盯“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聚集地,抢滩布局“未来赛道”产业,着力引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未来产业和“跨越型”“颠覆式”创新项目,积厚成势实现“换道超车”,主动创造新的增长点。

(四)积极跟进“服务赋能型”项目。强化总部经济招引,推动企业在川设立集团总部、区域总部,以及销售、结算、财务等功能性总部。加大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招引,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引进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产业优质项目,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位势。

四、聚焦构建“五区共兴”新格局,实施“产业集聚优化提升工程”

(一)深化区域合作,承接重点产业转移。借助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等契机,举办对接促进活动,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招商措施。持续深化川浙产业合作,围绕川浙五大重点产业、十一个细分领域和N个目标企业“5+11+N”合作重点,举办川浙产业合作投资推介会、浙江名企天府行、等活动,打造区域合作高水平“样板”。

(二)优化项目布局,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围绕“五区”经济布局,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入驻主导产业集中区,推动同类产品、同类企业“扎堆落户”,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联动“五区”,加强招商协作,形成招引合力。

(三)强化园区招商,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挥园区招商“主阵地”作用,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度、投入产出比、亩均效应等指标,提升园区招商精准度,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加大各类国际合作园区、飞地园区、东西部协作共建园区协同招商力度,促进优势资源集聚,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五、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投资四川品牌推广工程”

(一)拓展“藤蔓式”招商网络,强化信息捕捉。强化部门联动招商,会同相关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招商引资。加强省、市联动招商,强化驻外办事处“桥头堡”作用,组建招商小分队赴沿海发达地区驻点招商。突出招商“黏性”,组织召开异地商会座谈会、川商返乡投资发展座谈会、校友企业家进四川等,延伸拓展项目触角。

(二)打造“高能级”活动平台,强化签约转化。精心办好第十九届西博会,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促进重点企业入川汇聚,集中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借力进博会、科博会等省内外展会平台,力争更多参展商变投资商。分行业、分产业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对接会、先进材料产业推进会等精准对接活动。

(三)聚焦“全覆盖”投资推广,强化价值营销。深化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开放机构、咨询机构等合作,定期推送投资环境,扩大投资推广辐射范围。联动市(州)聘请一批具有行业号召力和投资感染力的招商大使、招商顾问,提升精准营销能力。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挖掘鲜活招商故事,推出一批招商生动案例,塑造投资四川“新形象”。

六、聚焦构建国际化投资环境,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程”

(一)抓实项目“生成期”精准服务。指派招商专员,提供代办、领办、陪办等专项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极速审批、尽快开工。发挥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专项促进。适时举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推动项目批次开工建设。

(二)做细项目“全周期”伴随服务。坚持解难纾困、全时护航,常态化开展“进千企”、外商投资服务专项行动,全覆盖走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打通生产经营痛点堵点,打造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投资生态。强化与海关、药监等部门协同,为企业商检、通关等创造更加便利高效的条件。举办“天府投资汇”,创新方式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抓实企业服务。

(三)开展项目“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设立联系服务专员,开通服务企业“直通车”,“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政策梳理、投资引导、激励奖补等个性化、精细化定制服务,以营商环境确定性增强投资环境吸引力。

七、聚焦构建新安全格局,实施“投资促进绿色安全工程”

(一)强化绿色招商理念。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加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招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坚决落实关于耕地保护和“两高一低”要求,加强对新引进项目把关审核,加大对能源型、资源型项目联合会审力度,着力招引生产工艺先进、能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优质项目,杜绝承接落后产能。

(二)提升综合招商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分析研判、商务谈判技巧等,着力办好全省经合系统培训班和“经合大讲堂”,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干部轮岗锻炼,适时开展上挂下派交流,组织一批招商干部赴企业、园区交流任职,提升招商实战能力。

(三)防范化解招商风险。创新建立投资主体能级评价机制,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合同管理防范项目风险相关措施,切实防范招商引资项目法律风险、隐性债务风险和决策风险。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防止以招商引资为名搞利益输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加强驻外办事处管理,开展巡查工作,抓好巡查问题整改落实。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