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En
  • 个人中心
搜索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经合要闻
    • 市州动态
    • 事关普惠养老、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2025-05-09
    •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5-05-09
    • 支持科创债扩容增量 三大交易所完善制度提升包容性 2025-05-09
    • 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招聘会开到商圈里 各地多措并举稳岗扩岗 2025-05-09
    • 巡视公告 2025-05-06
    •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省经济合作局党组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2025-05-06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到美姑县开展定点(托底性)帮扶工作 2025-05-06
    •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组织开展2025年第二场“长三角企业投资四川市州行”活动 2025-05-06
    • 成都东部新区集中签约18个产业项目 2025-05-09
    • 【投资看市州】内江钒钛产业“变形记” 2025-05-07
    • 展示川渝魅力,推动经贸合作“东京川渝会客厅”亮相大阪世博会 2025-04-30
    • 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四川省驻外办事处、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干劲满满 2025-04-30
  • 政府信息公开
    • 职能职责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统计信息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项目
    • 招考录用
    • 权责清单
    • 公示公告
    • 人大政协提案答复
    • 网站工作年报
  • 投资四川
    • 四川概况
    • 市州概况
    • 园区服务
    • 重点产业

    投资合作项目

    • 项目下载
    • 项目查询
    • 项目统计

    产业资讯 区域合作

    投资服务

    • 投资政策
    • 政策解读
    • 投资指南
    • 办事服务
    •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 会展动态
    • 西博会
    • 来四川“五区共兴”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一起解锁发展“新密码” 2025-05-08
    • 四川将再次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机会清单将发布 2025-04-30
    • 第137届广交会已有22万多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创同期历史新高 2025-04-28
    • 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在宜宾开幕项目签约总金额超32亿元 2025-04-27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局长信箱

    • 征集调查

    •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 投资四川 > 产业资讯

铜产业向新向绿要动力

发布时间:2025-03-1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今后3年铜产业重点任务,为推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制造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铜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行业发展的重心和任务发生了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从顶层设计来引导、规范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认为,“面对全球铜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产业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全面统筹规划,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提升原料保障能力,规范发展秩序,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4年,我国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铜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全球最大的单台套底吹炉、侧吹炉生产装备,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实现了冶炼渣资源化梯级利用。

不过,我国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健全,上下游协同创新效能有待提升,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亟需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实施方案》提出两项措施。一是完善创新体系。研究建立铜产业创新中心,鼓励铜产业集聚区采取多种形式建设铜基新材料中试平台,支持铜资源开发、生产应用、测试评价等相关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创新团队。二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制新一代连铸连轧精密铜管生产线、压延铜箔轧机、气垫式退火炉等关键装备。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

“中国铜业与中南大学开展合作,共建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贵超介绍,以中国铜业原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双方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团队协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复杂铜铅锌锗资源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应用新标杆。

“江铜集团将以更多高端前沿创新成果,持续增强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兵表示,公司将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新技术、新工艺,力争在新型高效选矿药剂研发、工业水深度处理、智能采矿选矿、高性能铜合金开发和冶炼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新难题,实现超微细铜丝用SCR低氧杆制备技术、铜钼铼高纯金属、铜粉3D打印等一批成果产业化。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我国铜产业绿色发展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矿山尾矿、冶炼过程产生的烟灰和重金属废渣等处理难度大。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绿色化改造升级,建设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加强铜冶炼领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无害化处理含砷冶炼渣、烟灰等固体废物,建设一批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

“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改变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强污染防治等途径和措施来实现。”葛红林表示。

周少兵认为,在“双碳”目标下,面对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约束,未来我国包括铜产业在内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将面临更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江铜集团已于2022年编制完成并对外发布“双碳”战略规划,持续推进“四大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实施“五大碳达峰支撑行动”。近5年来,江铜集团共投入环保运行费用超165亿元。

下一步,江铜集团将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上加大力度。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促进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结合铜基产品碳足迹核算及全产业链降碳潜力研究,建立健全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式,为未来分摊碳配额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加快构建内部低碳体系标准,积极申报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研制。

加力数智改造升级

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强调,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全产业链的深度应用。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矿山全场景开采,人均产量提升28%左右。”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总经理助理张金钟表示,该集团智能化矿山建设取得多方面成效,对井下凿岩、装药、撬毛、出矿、运输等主要无轨设备及作业环境进行智能化改造,使作业人员远离作业面,确保人员安全。

“我国一半以上铜资源储量分布在西藏和云南,开发条件苛刻,普遍面临高海拔、高寒、缺氧等难题,推动智能化转型是顺应新时代、拥抱新技术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永忠表示。

基于铜产业起步早、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铜产业开展基础网络、基础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快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对铜矿企业、铜冶炼企业和铜加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改造升级方向。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工厂和典型应用场景。面向关键设备故障解决、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安全环保智能管理等场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铜行业的融合应用。

周少兵表示,江铜集团将加强智能装备、工业互联、信息融合等建设,力争实现“现场作业无人化、过程控制智能化、管理业务信息化、设备运维远程化”,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本报记者 崔国强)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省级部门网站
  •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 市州经合系统
  • 驻外办事处
  •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教育厅 科技厅 省民族宗教委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厅 应急管理厅 审计厅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信访局 省国动办 省林草局 省广电局 省医保局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戒毒管理局 省文物局 省中医药局 省药监局
  •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巴中市 雅安市 眉山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 上海办事处 广州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沈阳办事处 厦门办事处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中文 | English

  • 要闻动态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省委省政府信息 经合要闻 市州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 投资四川

    选择城市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概况 市州概况 推出项目 项目下载 项目统计 区域合作 投资政策 政策解读 投资指南 办事服务 投诉服务
  • 博览会展

    会展动态 西博会

  • 互动交流

    局长信箱 征集调查 在线访谈

  •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西博会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经合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乡村振兴

投资四川共享机遇

铜产业向新向绿要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1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今后3年铜产业重点任务,为推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制造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铜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行业发展的重心和任务发生了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从顶层设计来引导、规范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认为,“面对全球铜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产业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全面统筹规划,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提升原料保障能力,规范发展秩序,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4年,我国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铜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全球最大的单台套底吹炉、侧吹炉生产装备,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实现了冶炼渣资源化梯级利用。

不过,我国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健全,上下游协同创新效能有待提升,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亟需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实施方案》提出两项措施。一是完善创新体系。研究建立铜产业创新中心,鼓励铜产业集聚区采取多种形式建设铜基新材料中试平台,支持铜资源开发、生产应用、测试评价等相关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创新团队。二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制新一代连铸连轧精密铜管生产线、压延铜箔轧机、气垫式退火炉等关键装备。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

“中国铜业与中南大学开展合作,共建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贵超介绍,以中国铜业原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双方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团队协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复杂铜铅锌锗资源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应用新标杆。

“江铜集团将以更多高端前沿创新成果,持续增强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兵表示,公司将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新技术、新工艺,力争在新型高效选矿药剂研发、工业水深度处理、智能采矿选矿、高性能铜合金开发和冶炼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新难题,实现超微细铜丝用SCR低氧杆制备技术、铜钼铼高纯金属、铜粉3D打印等一批成果产业化。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我国铜产业绿色发展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矿山尾矿、冶炼过程产生的烟灰和重金属废渣等处理难度大。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绿色化改造升级,建设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加强铜冶炼领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无害化处理含砷冶炼渣、烟灰等固体废物,建设一批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

“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改变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强污染防治等途径和措施来实现。”葛红林表示。

周少兵认为,在“双碳”目标下,面对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约束,未来我国包括铜产业在内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将面临更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江铜集团已于2022年编制完成并对外发布“双碳”战略规划,持续推进“四大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实施“五大碳达峰支撑行动”。近5年来,江铜集团共投入环保运行费用超165亿元。

下一步,江铜集团将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上加大力度。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促进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结合铜基产品碳足迹核算及全产业链降碳潜力研究,建立健全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式,为未来分摊碳配额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加快构建内部低碳体系标准,积极申报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研制。

加力数智改造升级

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强调,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全产业链的深度应用。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矿山全场景开采,人均产量提升28%左右。”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总经理助理张金钟表示,该集团智能化矿山建设取得多方面成效,对井下凿岩、装药、撬毛、出矿、运输等主要无轨设备及作业环境进行智能化改造,使作业人员远离作业面,确保人员安全。

“我国一半以上铜资源储量分布在西藏和云南,开发条件苛刻,普遍面临高海拔、高寒、缺氧等难题,推动智能化转型是顺应新时代、拥抱新技术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永忠表示。

基于铜产业起步早、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铜产业开展基础网络、基础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快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对铜矿企业、铜冶炼企业和铜加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改造升级方向。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工厂和典型应用场景。面向关键设备故障解决、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安全环保智能管理等场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铜行业的融合应用。

周少兵表示,江铜集团将加强智能装备、工业互联、信息融合等建设,力争实现“现场作业无人化、过程控制智能化、管理业务信息化、设备运维远程化”,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本报记者 崔国强)

返回
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永陵路25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105 蜀ICP备1901408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