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十四五” :“同时发力” 四川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科技川军肩负使命,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就在最近,位于成都的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复材自动铺丝软件”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缝制“外衣”。长期以来,高端复合材料的自动铺放技术一直被国外“卡脖子”,如今,这一局面被打破。
记者 毕圆:现在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就是这款复材自动铺丝软件模拟的工作状态,它就像一个聪明的“指挥官”,可以根据复合材料(构件)的形状和大小,计算出铺丝(头)应该怎么走,规划出最佳的铺丝路径。
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创投孵化专家 彭雨:这款软件能精准地为飞机、火箭等高端装备“量体裁衣”,解决了以往材料铺设不精准、效率低的难题,将生产效率提升了70%以上,同时将误差降低了一半。这意味着不仅制造速度更快,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也得到了保障。
“复材自动铺丝软件”这类高端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彻底改变了受制于人的境地。这一突破,攻克了高端航空装备制造的产业瓶颈,为打造更先进、更强大的“中国制造”高端航空装备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自2022年批复成立以来,他们始终肩负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四川)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王映均: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牢记嘱托,强化“担国家责、做国家事”的使命定位,坚持开放创新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端航空装备的前沿技术导入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心等四个中心,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技术创新高地。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在川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05个,包括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2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在内,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四川也有新动作。科技厅、经信厅联合发布“双向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清单,帮助成果找市场、企业找技术。
“植物工厂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应用与产业化”就是今年4月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项目之一。该成果由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完成,颠覆了传统育种与栽培方法,可实现小麦60天收获,大幅提升育种效率。这一作物快速繁育技术将为全球育种提供全新的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 罗巧:在夏繁基地,我们一年也只能繁育两代小麦,但是在我们这个育种加速器里面,可以对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营养实现精准控制,突破了季节气候限制,一年可加代繁育5-6代,为工程化快速育种提供重要支撑。
过去五年,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以植物工厂作物快速繁育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了国际领先的作物快速育种技术创新研发平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1项,推动了传统育种技术改造升级。而“育种加速器”这一关键技术,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企业成功揭榜。
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余恒:“育种加速器”就相当于为种业的“芯片竞赛”加速。四川拥有许多道地中药材和特色食材,我们投入4000多万,就是希望通过这项成果转化,激发四川山地农业这座“天然基因库”的巨大潜力,通过精准加速育种,培育出更优的品种,赶上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我省已先后发布三批次“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共180个项目,其中,揭榜项目129个,项目总投入达31.71亿元,涉及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 袁泉:科技成果转化常常面临“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验室里的成果不知道卖给谁、怎么用,“双向揭榜挂帅”通过机制创新,精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我们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出成果,转化的问题交给市场来办,打通了成果转化的链条。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催人奋进。“十四五”以来,四川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比2020年增长4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0年的31.9%提高到40.9%。科技川军扛起了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强省的责任担当。
锦绣“十四五” :“同时发力” 四川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科技川军肩负使命,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就在最近,位于成都的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复材自动铺丝软件”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缝制“外衣”。长期以来,高端复合材料的自动铺放技术一直被国外“卡脖子”,如今,这一局面被打破。
记者 毕圆:现在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就是这款复材自动铺丝软件模拟的工作状态,它就像一个聪明的“指挥官”,可以根据复合材料(构件)的形状和大小,计算出铺丝(头)应该怎么走,规划出最佳的铺丝路径。
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创投孵化专家 彭雨:这款软件能精准地为飞机、火箭等高端装备“量体裁衣”,解决了以往材料铺设不精准、效率低的难题,将生产效率提升了70%以上,同时将误差降低了一半。这意味着不仅制造速度更快,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也得到了保障。
“复材自动铺丝软件”这类高端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彻底改变了受制于人的境地。这一突破,攻克了高端航空装备制造的产业瓶颈,为打造更先进、更强大的“中国制造”高端航空装备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自2022年批复成立以来,他们始终肩负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四川)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王映均: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牢记嘱托,强化“担国家责、做国家事”的使命定位,坚持开放创新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端航空装备的前沿技术导入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心等四个中心,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技术创新高地。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在川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05个,包括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2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在内,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四川也有新动作。科技厅、经信厅联合发布“双向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清单,帮助成果找市场、企业找技术。
“植物工厂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应用与产业化”就是今年4月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项目之一。该成果由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完成,颠覆了传统育种与栽培方法,可实现小麦60天收获,大幅提升育种效率。这一作物快速繁育技术将为全球育种提供全新的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 罗巧:在夏繁基地,我们一年也只能繁育两代小麦,但是在我们这个育种加速器里面,可以对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营养实现精准控制,突破了季节气候限制,一年可加代繁育5-6代,为工程化快速育种提供重要支撑。
过去五年,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以植物工厂作物快速繁育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了国际领先的作物快速育种技术创新研发平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1项,推动了传统育种技术改造升级。而“育种加速器”这一关键技术,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企业成功揭榜。
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余恒:“育种加速器”就相当于为种业的“芯片竞赛”加速。四川拥有许多道地中药材和特色食材,我们投入4000多万,就是希望通过这项成果转化,激发四川山地农业这座“天然基因库”的巨大潜力,通过精准加速育种,培育出更优的品种,赶上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我省已先后发布三批次“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共180个项目,其中,揭榜项目129个,项目总投入达31.71亿元,涉及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 袁泉:科技成果转化常常面临“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验室里的成果不知道卖给谁、怎么用,“双向揭榜挂帅”通过机制创新,精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我们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出成果,转化的问题交给市场来办,打通了成果转化的链条。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催人奋进。“十四五”以来,四川综合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比2020年增长4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0年的31.9%提高到40.9%。科技川军扛起了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强省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