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签约重大项目……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多向发力
近期,四川相关市(州)举办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签约重大项目、开展专项行动……多向发力,多措并举,招商引资质效再提升。
成都以项目为抓手“服务大企业”促进光伏产业补链强链
成都市深化开展“立园满园”行动,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先进能源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1—9月,全市签约引进先进能源产业链重大产业化项目57个。
聚焦配套需求,招引链属企业。建立市区两级协同联动机制,梳理链主企业配套需求并精准对接促进。聚焦成都光伏产业链胶膜、焊带、铜丝、边框、支架等5个空白环节“补空白、强弱项”,今年以来,成功招引海优威光伏胶膜西南生产基地等7个配套项目。其中,九天新能源光伏焊带生产线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聚焦项目落地,提升能源保障。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举办“投资盖碗茶”“零碳园区”活动,常态开展链主企业座谈会、企业见面会超100场,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供需合作、融资需求、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
依托圈链融合,开展以会招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链主企业在蓉举办生态伙伴大会,常态开展“圈链融合”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累计开展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等7场圈链融合活动,吸引上海璞泰来、容百科技等300余家企业高层出席,签约川能发总部暨天府清控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攀枝花三向发力重构招商工作体系
攀枝花市立足招商引资新阶段,以“三招三引”为工作抓手、以“9圈21链”为核心图谱,通过重塑组织格局、贯通区域壁垒、精准产业招引,系统重构招商工作体系。
全员行动。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常态,准确把握招商引资新形势,创新推行三招三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并举、建圈强链并重,全新构建“市级链长亲自挂帅+经济合作部门统筹+行业牵头部门主抓+落地县(区)园区主责+国有平台企业协同+要素审批部门服务”的全市一盘棋招引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各级链长、各县(区)、各部门累计开展招引活动700余次,对接企业、商协会及科研院所超1000家次。
全域协同。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加强市级资源统筹,出台《攀枝花市招商引资项目流转及利益共享机制管理办法(试行)》,围绕统计、财政、税收等建立鼓励创新协作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承载地协同地抱团联动、错位发展,引导项目跨县(区)联合双招、利益双赢,合力推动产业做大成势。今年以来,成功推动光解水制氢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投建。
全链出击。围绕全市9圈21链重点产业,按照“一圈链、一专班”思路,构建“1条产业链+1名招商链长(市领导)+1支招商队伍(专班队伍)+1个承载园区+1套政策措施+1个平台公司”为架构的链式招商新机制,链长牵头、部门协同、市县联动、企业参与,精准打出链式招商组合拳,专职专责专链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引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
达州“三主”发力推动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
2025年,达州市锚定加速构建“3+3+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推动落地,不断提升产业链集群密度。截至目前,推动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124个。
市县联动“强主业”。主动向国内顶尖智库、行业协会、链主企业借智借脑,谋划包装100个招引项目,带着好项目招引好企业。市县联动开展小分队招商210批次,拜访巴斯夫、雅本化学、亨通集团等重点目标企业247家。梳理10个百亿级项目和超千家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的大宗工业品,从产需两端出发,找准延链补链关键点。
创新求变“扛主责”。开展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专项行动,创新招商路径,成立9个招商公司,依托“金融圈”链接“企业圈”,形成以资带商、商资协同招引合力。强化重大招商项目事前评估,做好综合测算、尽职调查、合规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
助力园区“唱主角”。鲜明“真招商、真签约、真开工、真达效”“四真”工作理念,建立招商项目“回头看”、僵尸项目清退等全生命周期跟踪机制,台账化管理问题清单,“踢点球”精准反馈、闭环式销号办结。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让投资企业放心“托付”,推动招引项目加快转化为发展实绩,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104家,完成省外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455亿元。
举办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签约重大项目……四川相关市(州)招商引资多向发力
近期,四川相关市(州)举办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签约重大项目、开展专项行动……多向发力,多措并举,招商引资质效再提升。
成都以项目为抓手“服务大企业”促进光伏产业补链强链
成都市深化开展“立园满园”行动,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先进能源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1—9月,全市签约引进先进能源产业链重大产业化项目57个。
聚焦配套需求,招引链属企业。建立市区两级协同联动机制,梳理链主企业配套需求并精准对接促进。聚焦成都光伏产业链胶膜、焊带、铜丝、边框、支架等5个空白环节“补空白、强弱项”,今年以来,成功招引海优威光伏胶膜西南生产基地等7个配套项目。其中,九天新能源光伏焊带生产线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聚焦项目落地,提升能源保障。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举办“投资盖碗茶”“零碳园区”活动,常态开展链主企业座谈会、企业见面会超100场,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供需合作、融资需求、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
依托圈链融合,开展以会招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链主企业在蓉举办生态伙伴大会,常态开展“圈链融合”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累计开展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等7场圈链融合活动,吸引上海璞泰来、容百科技等300余家企业高层出席,签约川能发总部暨天府清控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攀枝花三向发力重构招商工作体系
攀枝花市立足招商引资新阶段,以“三招三引”为工作抓手、以“9圈21链”为核心图谱,通过重塑组织格局、贯通区域壁垒、精准产业招引,系统重构招商工作体系。
全员行动。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常态,准确把握招商引资新形势,创新推行三招三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并举、建圈强链并重,全新构建“市级链长亲自挂帅+经济合作部门统筹+行业牵头部门主抓+落地县(区)园区主责+国有平台企业协同+要素审批部门服务”的全市一盘棋招引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各级链长、各县(区)、各部门累计开展招引活动700余次,对接企业、商协会及科研院所超1000家次。
全域协同。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加强市级资源统筹,出台《攀枝花市招商引资项目流转及利益共享机制管理办法(试行)》,围绕统计、财政、税收等建立鼓励创新协作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承载地协同地抱团联动、错位发展,引导项目跨县(区)联合双招、利益双赢,合力推动产业做大成势。今年以来,成功推动光解水制氢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投建。
全链出击。围绕全市9圈21链重点产业,按照“一圈链、一专班”思路,构建“1条产业链+1名招商链长(市领导)+1支招商队伍(专班队伍)+1个承载园区+1套政策措施+1个平台公司”为架构的链式招商新机制,链长牵头、部门协同、市县联动、企业参与,精准打出链式招商组合拳,专职专责专链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引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
达州“三主”发力推动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
2025年,达州市锚定加速构建“3+3+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推动落地,不断提升产业链集群密度。截至目前,推动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124个。
市县联动“强主业”。主动向国内顶尖智库、行业协会、链主企业借智借脑,谋划包装100个招引项目,带着好项目招引好企业。市县联动开展小分队招商210批次,拜访巴斯夫、雅本化学、亨通集团等重点目标企业247家。梳理10个百亿级项目和超千家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的大宗工业品,从产需两端出发,找准延链补链关键点。
创新求变“扛主责”。开展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专项行动,创新招商路径,成立9个招商公司,依托“金融圈”链接“企业圈”,形成以资带商、商资协同招引合力。强化重大招商项目事前评估,做好综合测算、尽职调查、合规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
助力园区“唱主角”。鲜明“真招商、真签约、真开工、真达效”“四真”工作理念,建立招商项目“回头看”、僵尸项目清退等全生命周期跟踪机制,台账化管理问题清单,“踢点球”精准反馈、闭环式销号办结。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让投资企业放心“托付”,推动招引项目加快转化为发展实绩,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104家,完成省外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455亿元。